小区院落是群众感受城市宜居度的最小单元,也是体现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最近渠道。近年来,成华大力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分类改造,一个个有品质、有活力的“新”院落正在蜕变中,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功能品质,而且保留了城市记忆。
作为2022年成都市市级示范改造项目之一,位于猛追湾街道的电子科大校区东二院改造正式完成,焕然一新的墙面、干净整洁的新电梯、宽阔的健身步道,让这个老小区呈现出“出门是游园,入眼是美景,邻里皆和睦”的新面貌。“院落变漂亮了,还新装了电梯,大家都愿意在院子里散步、玩耍了,邻里情更浓了。”谈起小区的改变,在这里住了多年的刘春华女士感到由衷的高兴。
软件硬件并重 实现“六个提升”
电子科大校区东二院是电子科大沙河校区教职工宿舍,建于1986—1990年,总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住宅19栋,居住人口1024户、2600余人,70%的小区住户为电子科大教职工。
“我们小区建成年代早,存在设施老化、外观陈旧、安全隐患等问题,大家都盼着能早日进行改造。”刘春华说道。
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院落在改造中坚持“党建引领、分类实施、整体提升、建管并重”的总体思路,实施“成面成片规划打造,片区空间整体塑造,公园院落低碳打造”策略,覆盖了老旧小区市政配套设施、小区环境、建筑物本体、公共服务设施等改造内容。通过“优化空间、分龄分区、文化传承、完善设施”,实现“空间形态优化提升、历史文脉传承提升、功能配套品质提升、生态环境美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社区家园意识提升”六个提升,最大化地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
突出书香文化特色 改造治理同步提升
“电子科大校区东二院是一座保留历史特色,同时具有国学文化特色的小区。”猛追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工程深度挖掘了电子科大高校文化与退休教职员工翰墨飘香的光影故事,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镌刻到院落“金边银角”,同时建成初心亭、安居廊、银杏台等小区党群服务站,营造“国学传承·尊师重教”高校氛围,将小区打造成有颜值、有记忆、有温度的蓉城教师群落书香文化特色小区。
此外,街道还以“我的校园我的家”为主题征集高校师生、小区居民70余个原创素材,拓印于井盖、铺装、墙面等设施,最大程度激发小区居民“幸福家园我做主”的参与热情,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改造、治理同步提升。
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老小区有了“智慧范儿”
“我们小区现在增设了安防监控、智能充电桩、烟感装置、电子围栏,接入人脸识别等设备,家里还安装了燃气报警装置,住起来安全多了!”刘春华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电子科大东二院借助“社智在线”“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电子科大人工智能专业优势,全面提升了小区智慧系统精细治理水平,创新探索东二院嵌入式养老服务,依托智能感知设备、水电气数据分析等,融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健全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全力满足东二院独居、空巢、高龄、重残等重点关爱群体的安全监护、康养保障需求。
“为了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我们还整合存量资源,利用小区闲置空间,增补银华有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共享中心等院落服务阵地,全面推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营造生活与服务一体的邻里共享场景。”猛追湾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院落还将定期组织师生联谊会、国学小剧场、教师沙龙等活动,以进一步丰富居民生活,不断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图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