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幼年不懂读诗,与诗的缘分源于一场“意外”。那年我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段“儿歌”。儿歌,我没有写过,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07/15/006585.html

等待处理…

诗与浪漫永存

作者 吴纯
2022/7/15   点击量:14812

幼年不懂读诗,与诗的缘分源于一场“意外”。那年我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段“儿歌”。儿歌,我没有写过,但我平时就爱在班上编一些顺口溜。于是,我挑了段,修改后交了上去。

没想到临近期末,老师拿着一本厚厚的、散发着新鲜油墨香气的书,在班上宣布,“我们班有位同学的“诗”被收录进了儿童诗集《编钟故里的童声》。”同学们争相传阅,我也挤了过去。映入眼帘的,赫然就是我的名字……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师赠送给我的那本诗集辗转多个城市再也找不到了。但那一刻,心底的震颤依然清晰。自此,我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在学校学习诗歌分外认真,我还跑遍了书店阅读了很多课本里看不到的诗。

中学时期的我尤爱古诗。阅读古诗,让我跨越了千古,了解了历史。浪漫不羁的李白,让我瞥见了大唐的鼎盛繁华;潇洒豁达的苏轼,让我感受到了宋朝的细致风雅;文天祥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人的不屈风骨;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皓首的壮志难酬。阅读古诗让我神游天地,领略山河。在古诗里观赏天空,朝晖夕阴,云兴霞落,星河璀璨。听林莽之风深沉庄严,檐下之风嘤咛唱和,心随风远,如得解脱。

成年后的我读现代诗更多。情感彷徨的时候,细读舒婷的《致橡树》,明白了爱情中的包容、独立和勇气;遇到坎坷时读汪国真,也读普希金,顷刻仿佛汲取了超越困境的智慧,变得乐观而平和;寂寞的时候只能念一首石川啄木,读出轻轻的寂寞,再品尝淡淡的可爱,霎时便觉得整个世界明亮、丰富了起来。我也渐渐明白了诗是源于真挚的情感和不经意的浪漫。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诗词是心灵的净土,读诗就是在固本正源。让你修炼更好的内功,遇见更好的自己。浮华易逝,而诗与浪漫永存。

上篇:夏日乡村
下篇:记忆中的矮脚凳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