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走进江边一个茶坊,笑靥如花的茶艺师把我们迎了进去。紫砂小壶在旁悠悠地煮着,似乎在等着我们稍后一品它的成果。木质小椅上贴心地铺上温暖的软垫,坐在茶桌旁往外看,外面的寒冷都与己无关,现在就被这暖暖的茶香紧紧围绕着。
“今天我们喝的是四年老白茶,冬天是喝老白茶的最好时节。”茶艺师起身拿起了煮茶壶。细细观察了一番紫砂小壶,白茶叶用茶网悬在壶中央偏上的位置,单是靠水煮沸的蒸汽便把这茶给煮出了。早有耳闻煮茶之艺,今天有幸可以一品。茶汤煮好,均匀地斟入各人杯中,端起那精巧的小茶杯,清亮的红褐色茶汤,凑近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慢慢将茶水送入口中。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醇厚的滑腻感涌向舌根,茶水很润,没有苦涩感,从入口开始就软软地按摩着整个口腔。
老白茶需要用一天的时间慢慢地煮,才能沉淀出茶味,就像年老又睿智的长者,用时间这壶水煮出丰富的阅历。“在以前,人们在遇上出麻疹,一点白毫银针加点冰糖喝了便会慢慢好起来,碰上个上火发炎之类的小毛病它也能降火消炎。”茶艺师笑谈,听说因为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饮白茶还能美容养颜。我想,在这茶艺师的身上就能够印证这一说法,常年品白茶的人拥有的便是这灿烂的笑容。白茶最早是晒干作为药用,以前的人们待白茶的态度也如同我们待家中老者的态度,信任白茶的效果,信任老者的人生阅历。
要一品这醇香的白茶需要经过许多工序,摊青、晒青、日光萎凋、下筛拼合、毛火、拣剔、精制、足火等工序每一样都不容马虎。光是“萎凋”这简单二字,背后的工艺却并非那么简单,晾晒的过程根据不同时辰和天气状况妥善安排,每一步用心的制作,其中所蕴涵的是茶人的匠人精神和对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我们还能说白茶的制作工艺简单吗?可以说,每个制茶员的水平不同制出的茶也不尽相同,每个茶艺师泡茶的功夫不同,茶的口味也不同。水质、心情、时间、茶量、水温每一要素都会造成茶味的不同。所以,可以不无夸张地说,所喝的每口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口茶。
冬日里,端着眼前这杯茶,懒懒地坐上一会儿。闲看窗外花落叶舞,听上一段古乐,生活的躁动与烦闷似乎都随风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