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夏天是个丰富多彩的季节。我住在成都北门青龙场的方家河边,说方家河也许鲜有人知,但成渝铁路却是家喻户晓。方家河上的方家桥,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1-07/30/005068.html

等待处理…

方家河趣事

作者 朱文建
2021/7/30   点击量:15946

夏天是个丰富多彩的季节。我住在成都北门青龙场的方家河边,说方家河也许鲜有人知,但成渝铁路却是家喻户晓。方家河上的方家桥,则是承载着成渝铁路出成都的一座小桥。

方家河的两岸曾是大片田野,茂盛的竹林盘点染其间,一如大大小小的湖水。雨水季节,半夜里,轰隆隆的雷声把人从梦中惊醒,大雨倾盆而下,整个黑夜都沉浸在雨水里。第二天一早,人们戴上斗篷草帽,提起撮箕就朝田野奔去。田野上到处是轰轰的水声,拿撮箕随便在流水口一捞,总有几条鱼在里面蹦跳。

七十年代时兴稻田养鱼,一下大雨,肥滚滚的红鲤鱼就从田里翻出来。大家拿着撮箕网子满田野跑,这边喊,那边叫,整个田野都因为这场雨而鲜活起来。那时泥鳅多,民间有一句顺口溜,鸡鱼蛋面,当不了泥鳅黄鳝。但缺油少调料的年代,这些东西就不好吃,腥味重,母亲有一个简便原始的方法,把泥鳅黄鳝下锅,煸干水气除去泥腥;再把锅洗干净烧烫,把泥鳅黄鳝下到锅里,撒些盐,用微火慢慢烘烤。直烤得泥鳅黄鳝干了,散发出浓浓的干香味,慢慢地撕了吃,别有一翻风味。煸出来的泥鳅是直挺挺的,而黄鳝则盘着,所以我们又称为盘龙黄鳝,这就是最早的手撕鳝鱼了。

方家河上游有一个养鱼池叫白莲池,那是集种鱼场和养鱼场于一体,在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时期,为成都市民提供了大量的新鲜鱼。每逢下大雨,白莲池水涨,鱼儿顺流而下,河边的人家都沸腾起来,天天在水边巡视。

方家河边还有一绝——小龙虾。因为怕淹,有些河边田没有栽秧子,成了长着青草的板田,水淹起来,田里及河岸边到处都是小龙虾在爬。似乎一夜之间冒出来,密密麻麻。除了极少的红色龙虾外,基本上都是青虾,长得肉嘟嘟的,还是软体,这或许就是夏季雨水送来的特别礼物了。

小龙虾数量多,随便用撮箕一捞就是好几个,活蹦乱跳,一会就逮一大盆。人们在田边水里巡视着,一脸的兴奋,就像是龙虾收获季节。那时的小龙虾并不值钱,不像现在有炒龙虾、油闷龙虾等,我们都是剥了龙虾壳,用来烧或者煸,缺油少料,弄不出好味道来。现在吃着几十块钱一斤的小龙虾,再想想曾经那个雨季,颇有几分感慨。

每一年夏天,人们都会享受着方家河带来的快乐。时光流转,方家河还是那条河,只是河边没有了田,也没有了那些乐趣。

上篇:夏日荷花
下篇:美味“土豆花”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