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成华区被确定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全国试点区。近年来,成华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关心关爱关怀青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让广大青年人才与成华双向奔赴、共创未来让,青年真正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41万人,越来越多的青年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为成华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统筹资源做优服务
搭建青年圆梦舞台
近年来,团区委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两项全国试点工作为抓手,以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为统揽,服务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为青年搭建圆梦舞台。
聚焦青年创业“落地难”的问题,我区统筹孵化资源,依托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孵化基地,打造出全国首个环成渝青年协同创新中心,整理发布机会清单,助力200余名青年找到心仪企业、30余家企业缓解急需人才缺口。广泛开展“逐梦计划”和“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功募集社会实践岗位共432个,促成30个单位145名大学生成功上岗。
为吸引更多青年大学生扎根成华,我区不断升级“青年港湾”服务,实施“青年之家品质倍增计划”,目前已建设运营三级“青年之家”83个,成华区青年人才驿站年均服务“蓉漂”青年800余人次,床位使用总数3802次,好评率100%;打造专业化、特色化青年社群60余个,常态化开展“幸福成华·缘来有你”等青年社交活动,做优“青年交流”平台。此外还整合“成华群英荟”志愿服务品牌,吸纳青年志愿者2.6万名,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场。
引聚青年科技人才
推动高质量就业
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以5G应用为主体的数字通信、以云研发云设计为突破的工业互联网三大产业。截至目前,功能区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省级以上专精企业32家、双百企业8家、年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50家,集聚高层次专家人才76名,吸纳本科以上学历就业27520名、硕士以上学历就业6000名,良好产业基础条件和持续向好的经济态势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龙潭工业机器人管委会副主任曾品卫介绍,功能区精准招引产业链主链属及高能级产业项目63个,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和高质量就业硬支撑,按照“一楼、一馆、一厅、一基地、一园、一总部”整体规划,加速推进全国首批、省内首个6.4万平方米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落地建设,引进ABB、华航唯实等工业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初步构建“培训+实训+就业”的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生态。
此外,功能区还提档升级成华区青年(大学生)产业园、北理同创、理工大学科技园分园等孵化载体5000余平方米,引进孵化人才创业项目42个,积极以项目招引人才、以产业集聚人才,着力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多渠道就业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为了让人才留下来,我们多措并举提高服务质效,组织企业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建线上服务群,常态化发布企业用工需求,营造支持就业服务的良好氛围。”曾品卫说。
针对性开展创业服务
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
今年以来,我区全力推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作用,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同时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深挖就业岗位资源,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扩大招聘规模,为高校毕业生筹集岗位1万个以上。为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做实做细就业服务,我区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和“一校一策”帮扶行动,设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把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从本月开始举办“百日万企”等专场招聘活动,每月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活动。此外,我区还注重提升职业培训质效促进技能就业,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900人次以上;打造“技能成华”培训品牌,大力开展“区县品牌班”“企业定制班”培训;采用“线上系统巡查+线下实地检查+培训效果追踪”的新模式,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在大学生创业培训方面,成华积极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600人以上,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62万元以上,鼓励青年群体创业就业,加强社区创业孵化平台、高校创业指导服务站等创业载体建设。高水平举办第十届青年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常态化开展创业指导、创业沙龙等创业活动,持续擦亮创业活动品牌。
文/图 赵悦 王雅妮 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