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
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赋能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培优育强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3+3”产业体系,整体提升科技水平和产业能级,积极争当公园城市示范区排头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先行区。
全会指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提升成华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实体为本、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制造强区战略,聚焦培育壮大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3+3”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双枢纽、双门户”对外开放功能,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等区域合作,打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创新发展共同体;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树牢“企业至上、企业家C位”理念,引导市场“无形之手”高效配置资源、激发创新创造,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区创新发展综合优势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初步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成渝相向发展新门户、现代产业集聚新高地、工业城区转型新样板。科技创新平台加速聚集,高水平推动属地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新增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21个;科技创新成果高效溢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基本构建,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加速迈上中高端,制造强区取得突破,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达3%以上;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健全,高端创新资源规模性聚集,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培育本土“东骄俊杰”高管和创新人才500人、专业技术人才超20万人,区产投基金参与设立子基金数量达15只以上。
全会强调,要优化产业创新体系,立足成华区产业特色和科创资源禀赋,着眼厚植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溢出、成果转化四大优势,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聚焦打造技术创新优势,突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一高地”引领辐射带动,完善电子科技大学沙河科创园、理工大学五角场科创谷“双引擎”驱动创新策源,持续优化空间布局。聚焦放大要素集聚优势,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筑牢教育人才基础支撑,夯实新型基础设施,落实财税用地服务保障,不断完善创新生态。聚焦培育成果转化优势,关注未来产业突破前沿技术,聚集主导产业攻关核心技术,面向产业转型支持新兴技术,提质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深入推动科产融合。聚焦发挥平台溢出优势,搭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完善专业化功能服务平台,做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平台,大力促进开放共享。
全会强调,要持续强化创新赋能,深入实施制造强区战略,聚焦培育壮大都市工业“3+3”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总部工业、楼宇工业、新型工业”三大产业形态,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都市工业体系。聚焦技术创新推动都市工业增效提能,做优都市工业新业态,做强主导产业硬支撑,促进生产服务相融合。增强科技动能推动制造业量质齐升,赋能高端制造能级提升,赋能传统制造转型升级,赋能军民融合产业提质。
全会强调,要深入推动创新转化,探索延链增值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新路径,壮大现代服务业“3+3”产业体系,统筹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34”计划,大力实施服务业品牌打造“135”计划,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构筑传统优势产业新高地,探索现代商贸新路径,做强文创融合新发展,擦亮都市旅游新名片。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提升枢纽服务空间品质,推动新型健康产业发展,促进新兴金融产业提能。
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形成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高效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发展格局。加强创新发展组织领导,加快设立成华区委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产业建圈强链组织领导机制,设立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专班和成果转化工作专班,健全“一把手”抓科技和产业工作机制,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专业能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支持高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科技安全风险联防联控。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发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提质12345亲清在线平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培育崇尚科学的创新文化。
全会强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抓好宣传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全会强调,要主动融入“双城记”建设,加快建设成渝相向发展新门户。要建好门户口岸,推动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整体成势、蓉北商圈成华片区加快起步、城市东北交通网络枢纽成型,打造城市“会客厅”。要深化区域合作,分工协作促进“产业共育”、优势互补促进“科创共兴”、同向发力促进“服务共享”,构建发展“共同体”。要全面扩大开放,全面开展招商引智、大力开展经贸合作、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提升城市“竞争力”。
全会强调,要持续增强产业科技创新功能,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聚新高地。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聚焦“由谁来创新”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聚焦“成果如何用”加快构建高效率转化体系、聚焦“动力哪里来”加快构建高质量创新生态,加快建设科技强区。突出制造强区、壮大都市工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翼齐飞”、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两全其美”、招大引强和培优育强“两手齐抓”,重振成华工业雄风。突出业态融合、推进模式创新,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动力、“集聚发展”提高能级、“品质发展”优化供给,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
全会强调,要聚焦聚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建设工业城区转型新样板。突出重点片区开发,推动“三地”核心功能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三区”特色功能彰显区域比较优势、“一区五成华”基本功能满足优质公共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城市功能提档升级。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打造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营造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塑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优势,加快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创新天府文化成华表达、全面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着力彰显城市人文魅力。
全会强调,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首先要把当前工作做好。要全力做好大运会筹备各项工作,坚决贯彻“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推动赛事侧、城市侧、文化侧统筹联动,为呈现一届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风采的体育盛会贡献力量。要精心筹备开展主题教育,深刻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有序开展,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着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六个一批”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开展招商引智攻坚行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确保圆满甚至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主要指标和重点目标任务。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资源均衡性和可及性,让幸福成华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要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底线,全面提升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风险隐患无处不在的危机感,把掌握预警信息当作每天“最早一件事”,把梳理复盘风险隐患当作每天“最晚一件事”,把安全稳定工作实效评估当作每天“最重一件事”,推动安全风险隐患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置。
全会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勠力同心、担当作为、真抓实干,聚力创响成渝相向发展新门户、现代产业集聚新高地、工业城区转型新样板“三张新名片”,为成都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出成华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