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成都市共有10所学校入选,其中我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榜上有名。这也是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3-05/19/007631.html

等待处理…

把体育教育作为“第一教育”

电子科大附小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2023/5/19   点击量:9358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成都市共有10所学校入选,其中我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榜上有名。这也是该校继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后,连续获得的第二个“教育部首批”称号。

据悉,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从学校基础条件、治理能力、教育教学、健康促进4个方面明确了基本条件,由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部门遴选推荐、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能够从严苛的考评标准和环节中脱颖而出,电子科大附小在健康教育中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把体育作为最好的教育

连续两次获教育部肯定

儿童体质较差、情感素质堪忧、创新想象能力较弱……“我们认为导致这类基础教育难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们‘动’得太少了。”据电子科大附小校长康永邦介绍,自2007年起,学校就坚持“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教育的最大善事就是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以“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和“心系健康,赢在习惯”为核心理念,积极构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课程文化,创新提出“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塔状培养目标,配套13项教育改革举措,有力推动素质教育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走进电子科大附小,最惹眼的就是遍布在各个运动空间的乒乓球桌和篮球架。“要让孩子们‘动’起来,就要把体育当作最好的教育去对待。”康永邦告诉记者,这是电子科大附小师生、家长达成的共识。

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育,学校成立了体育课程中心,配备了52名专职体育教师,自2015年起,先后有27名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配置了829张乒乓球桌(每班至少6张)和136个篮球架(每班至少1个),坚持带领学生每天锻炼3个小时,做到天天有比赛,人人都参与。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各类体育专项课程,借力少年宫、棋协、乒协、篮协、足球俱乐部等社会资源开设体育社团课程,以体育人,真正落地落实了健康教育。

全方位探索健康教育

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超90%

除了始终如一地把体育教育作为“第一教育”,多年来,电子科大附小在健康教育中还作了全方位探索。比如,学校连续15年将学生“身体健康”与“视力”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为改善儿童视力,学校专门建设了绿色教室、明亮教室、检测教室、正姿教室、文化教室等五大防近视教室,为每一个附小学子创设了优良的护眼环境。此外,学校还与医院合作,设置了专用眼健康监测体验室,定期开展眼健康科普教育、视力检测、小小眼科医生体验等项目等。

“这样的坚持是有意义的,对孩子们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康永邦告诉记者,在学期初和期末,学校会分别从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指标和运动量等对学生进行健康监测,且将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并由此在全国首创了健康“七得”(7个维度)评价体系,即看得远、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站得直、想得通和处得好。据学校统计,至2022年,该校毕业班学生平均身高达155.93cm(较15年前毕业班增长超过4cm),平均身高最高班级达到157.80cm,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90.8%,优秀率达到64.9%。

此外,该校还充分运用智慧管理,在健康校园建设中屡出新招——如学校探索使用“运动手环”“心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管理平台”更好地把握学生健康状况,实施人工智能辅助学生进行乒乓球训练,利用智慧云平台实施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一直在路上,我们希望通过在健康教育领域的坚持和创新,帮助更多孩子成长为‘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栋梁之材。”康永邦表示。

文/胡园春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没有了
下篇:场景上新服务优化 成华旅游强劲复苏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