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创业者徐立正在策划一件“大事”——那就是依托环成渝青年协同创新中心,把成都、北京、广州等地的分公司引入成渝,通过归集技术和产值,培育上市公司。
作为一名“双城青年”,徐立每月都要奔走在成渝之间。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大量人才和项目都有两地发展的诉求,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渠道。去年5月,潜藏在青年群体中的强烈发展需求得到了回应。成华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团区委以团属社会组织为主体、成渝青创企业为主力,联合团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打造了全国首个环成渝青年协同创新中心,由徐立团队负责运营,一条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桥梁纽带”由此形成。
“我们聚焦两地青创企业发展共性特点难点,结合成渝地缘特征和资源特色,积极探索资源统筹社会化、服务项目市场化的有效路径。”据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环成渝青年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团属成华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实体设立成华主站和沙坪坝、九龙坡区分站,有效链接起成渝两地“两新”团组织,共同吸纳“会员制”企业200余家,免费提供需求发布、政策匹配、项目孵化等21项功能服务,帮助优质文创、科创、青创企业少走弯路、加速成长、高效发展。
富森美“焦糖盒子”品牌与重庆青年设计团队缔约、今日头条创作空间西区引入重庆直播团队、成都汉莎科技裸眼全息成像技术成果在重庆沙坪坝区落地呈现……自运营以来,青创企业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产业需求、创新成果等各类信息,精准匹配对接上下游,同时互补整合成渝两地比较优势,一体贯通政策链、资金链、技术链、创新链、销售链,构建全要素对接平台,大大减少了“信息差”延误,成功“撮合”更多优质项目“牵手”。徐立告诉记者,近一年来,依托环成渝青年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有约4000万元的项目成交额。
不仅如此,随着电子科大全球校友服务中心、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沙坪坝区技术市场协会成渝技术经理人交易服务平台等接续入驻,200余名青年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心仪企业,30余家企业缓解急需人才缺口。与此同时,中心在线上同步创立了全国首个成渝双城线上大学生创业园,广泛开展“爱成都 迎大运”“城市青享会”“巴蜀青创会”“成渝青年在线”等主题活动,促进青创“双城记”成果普惠共享,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落地项目50余项、带动就业超千人、拉动投资破亿元。
“依托环成渝青年协同创新中心,我们不断促进两地项目交流落地,形成集文创文化、数字经济于一体的青年工作品牌,引导团员青年在“双循环”融入中找定位、强担当、作贡献。”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华将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巩固拓展试点成果,努力探索更多体现时代特色、符合成华实际、服务青年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华样本。
王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