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我市将学生儿童(含大学生)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护理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保障范围,自此实现长护险“全覆盖”。自新政实施以来,区医保局从业务流程、精准摸排、创新服务等方面主动出击、狠抓实效,为新政能够更好地落地落实保驾护航。
全面摸排
将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
“新政实施后,我们第一时间学习政策文件,分析经办要素,梳理经办流程,要求员工明确责任、准确掌握。”据区医保局副局长张军介绍,该局积极对接区民政、区残联等部门,按照“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工作原则,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摸排工作,对辖区内失能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活及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我们因人施策开展政策讲解,广泛运用线上申请,积极构建可视、可知、可感服务场景,全面缩短经办时限。”据张军介绍,该局还召集了我区7家上门类护理机构增加服务内容,提升学生儿童护理服务质量。
据悉,通过优化流程、细化分工、强化服务,区医保局仅用8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我区首例失能学生儿童护理协议签订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我区499名残疾儿童全域筛查、219名精准摸排工作,受理申请27人,协议签订14份。
贴心照护
让失能儿童享受优质服务
“真的很感谢长护险新政策,帮我们减轻了家庭护理负担。”2月1日上午10时,我区首例失能儿童上门护理服务顺利完成,孩子的母亲王女士对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
记者了解到,王女士的女儿11岁,3岁时诊断患有自闭症、多动症,失能评估结果为重度失能,需要家人寸步不离的照顾。今年1月,成都市长护险覆盖学生儿童后,王女士于1月18日签订了居家护理协议。2月1日,护理员来到王女士家中,先给小朋友讲故事,陪小朋友玩游戏,在和小朋友拉近距离、建立感情后再开展护理服务,共同度过了一段温馨的护理时光。
“学生儿童群体的心思比较敏感,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我们提前规划服务方案,科学选配护理员,合理制定服务项目,认真揣摩沟通技巧,积极探索新服务模式。”据护理机构负责人张海峰介绍,区医保局联合护理机构制定了符合失能儿童需求的服务计划,并通过模拟服务场景,提前开展“试服务”,共同探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确保失能儿童护理服务顺利开展。
“自去年7月成都市实施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改革以来,我区已拨付医保基金433余万元,累计1.3万余人次享受上门服务。”据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将在长护险待遇扩面、服务提标上强指导、优服务、出特色、当标杆,让长护险机构服务工作更规范、更高效、更便民、更暖心。 毛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