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小区院落是群众感受城市宜居度的最小单元,也是体现生活幸福感的最近渠道。近日,位于双水碾街道站北路社区的站北西横街65号院完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3-01/13/007332.html

等待处理…

从“有居”到“宜居”
老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2023/1/13   点击量:14217

小区院落是群众感受城市宜居度的最小单元,也是体现生活幸福感的最近渠道。近日,位于双水碾街道站北路社区的站北西横街65号院完成更新改造,秩序井然的智能车棚、宽敞通畅的小区道路、粉刷一新的居民楼……焕然一新的小区面貌让人心情愉悦。

据了解,站北西横街65号院于1993年建成,因建成时间较早,小区内停车位、绿化、下水管道等都需要整改。为了改善小区环境,双水碾街道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着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群众从“实现安居”到“安享乐居”,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在小区整改前,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广泛收集了居民的整改意见,力争让改造成效人人满意。”双水碾街道老旧院落改造办负责人石林告诉记者,小区搭建了居民议事平台,由居民罗列出整改“心愿单”,邀请设计方、施工单位、监理方等共同参与设计讨论;同时,成立小区自组织,邀请多位居民代表作为项目观察员,共同监察项目落地情况。

“自小区开展改造工作以来,小区业主积极参与建议,自组织成员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提出改造,哪里需要整改就改哪里,真正做到了改造决策由大家制定。”据小区自组织成员邱先丽介绍,在整改过程中,项目观察员可随时与施工方取得联系交换意见,不合格的地方能得到及时整改,比如水泥地板的标号、深度以及浇筑的质量,观察员都会进行跟踪,以确保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让整改项目真正“改”到居民心上。“小区改造完成后,我们将建立‘建管并重,长效治理’的管理机制,完善维修基金的归集和使用细则,真正形成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石林表示,街道还将结合“微网实格”工作,提升小区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改造后的小区能持续保持活力。

此次小区提升改造工程涉及外墙面、楼梯间、屋顶防水、门卫室、大门、消防通道等相关配套设施,并增加了绿化景观、健身区域、停车位等空间,极大提升了小区居住环境品质。“除了治理雨污管网、更换自来水管、完善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改造外,我们还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了优化,合理配置了居民休闲区、儿童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增设了长条椅、跷跷板等休闲器材,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据石林介绍,在前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街道充分考虑了残疾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通行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对楼梯间、休闲区、非机动车棚入口等具有安全隐患的点位采用坡道式施工,有助于轮椅和非机动车通行。

此外,小区还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在非机动车车棚引入智能充电和刷卡式门禁系统,将原本有人值守的车棚变为不需人值守的智能车棚;在小区大门增设车辆和行人道闸门禁系统,实行通道人车分离,车辆牌照智能识别,居民刷卡进入,提升小区安全性。

“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看到它从新到旧,现在再由旧变新,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小区居民吴正容感慨道,改造后的小区路更顺畅、环境更美,居住的舒适感和幸福感让大家是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文/毛艺宏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成华大力提升城市宜居度
下篇:“昭觉里”特色街区项目启动建设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