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社区商业是最贴近民众的商业体系,关系着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幸福指数。1月10日,中国(成都)第二届社区商业发展促进大会在我区东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3-01/13/007331.html

等待处理…

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 塑造社区优质服务新生态

成华大力提升城市宜居度

2023/1/13   点击量:13756

社区商业是最贴近民众的商业体系,关系着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幸福指数。1月10日,中国(成都)第二届社区商业发展促进大会在我区东郊记忆举行,来自国内社区商业、城市发展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机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深入探讨社区商业的发展新业态、未来新趋势。2022年成都社区生活服务“好项目”名单正式发布,其中成华7个“好项目”成功上榜。

近年来,为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城区,满足市民生活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我区积极探索社区商业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全力塑造共生共荣的社区优质服务新生态,成效明显。到2025年,我区将建成15—20个社区商业示范点,社区商业覆盖率达到100%,打造四川省家庭社区服务业产业发展标杆。

对标新理念

7个项目入围年度“好项目”

此前,市委社治委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评价机制,组织开展了2022年社区生活服务“好项目”评选活动,并评选出100个社区生活服务“好项目”给予资金激励。

在本次大会上,2022年成都社区生活服务“好项目”名单正式发布,其中成华7个既贴近民众、又具人情味的“好项目”上榜,分别是下涧槽社区邻里小站、“解忧杂货铺”——家门口的慈善商店、和顺社区宜家I Center儿童服务项目、蓉城社区淘—社区好物展销平台、新时代下“书茶花朋伴—光阴弹指间”(社小满)、T立方—搏风双桥子篮球公园、社区“五爱”助老中心项目。“成华诞生了一批‘好项目’,这既是我区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着力打造品质生活场景建设中涌现的优质典范,也是成华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体现与缩影。”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和顺社区宜家I Center儿童服务项目运营方负责人万平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儿童服务项目,和顺社区宜家I Center主要以“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群团联动,高校支持,品牌服务”为主旨,搭建起0至18岁“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儿童服务创新平台,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社区服务,并以“公益+低偿”模式打造了社区早教、社区托育、AI编程、体适能四大增值品牌,逐步探索出了支持强、资源广、服务全、造血稳的新型社区儿童幸福模式。“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各个社区场景当中,让更多成华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社区生活服务。”万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成都都市圈社区生活服务投资机会清单也正式出炉,成华多个优质项目名列其中,该清单的发布将为构建成都都市圈社区商业联盟引入新的“生力军”,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紧跟新需求

建设社区商业示范点

近年来,成华辖区内的猛追湾望平街、建设巷美食街等8个街区形态的社区商业成功“出圈”,它们不仅是外地游客眼中的“网红打卡地”,也是本地市民休憩消费的“不二选择”;北湖未来公园社区、城东体育公园、新华公园等5个社区商业与生态公园、绿化景观融合,成为承载“大众休闲”“夜间消费”“智慧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青年潮流新地标;杉板桥社区、和美社区2个国家级试点社区,实现“一站式消费、集成化服务”,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各类便捷服务……社区商业为大众生活带来的变化日益凸显。

记者了解到,我区紧跟新时代居民生活消费升级新需求,把社区商业发展作为社区发展治理重要内容,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力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努力探索社区商业发展新途径。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区社区商业发展形态已形成大型社区商业发展以购物中心为主打业态,居住小区商业以“沿街式”“组团式”建设类型,重点发展“连锁”“智慧”新模式的整体局面。

“全区已建成国家级、省市级特色商业街3条,评出特色街区、美食地标、网红打卡等6类新场景85个。”该负责人表示,围绕“示范引领、复制推广、全面提升”的目标,到2025年,我区将建成15—20个社区商业示范点,社区商业覆盖率达到100%,打造四川省家庭社区服务业产业发展标杆。

翰英菲想家未来广场总经理助理张琳颖表示,成华为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借助特色街巷、社区绿道、综合体等积极营建各类社区商业场景,为社区商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企业的投资发展信心有极大鼓舞。“今后,我们公司将继续深耕成华社区商业等领域,努力寻找更多投资发展机会,借助成华这片营商沃土持续做大做强。”张琳颖表示。 文/图 胡园春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从“有居”到“宜居”老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