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离腊八节还有一周时间,此刻的我又回想起去年腊八夜里的温馨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喝腊八粥,一边聊着节日话题,其乐融融。
相传在古代,每逢腊月初八,行善的大户人家都会用蔬果和米煮粥分施给贫民,随后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成为民间盛行的食品。
记得小时候,每每临近腊八节,我就盼望着喝腊八粥,因为粥里有腊肉或鲜肉颗粒,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时代,一碗粥便能满足我的味蕾。在腊八节的中午,兄弟姐妹和父母围坐一桌,品尝母亲煮的香喷喷的腊八粥,空气里氤氲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腊八节的仪式感,随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而升起。
如今,人们的生活日渐丰裕,鸡鸭鱼肉早已成为千家万户的日常食品,食物丰富、种类繁多,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去惦记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我也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吃腊八粥了,以至腊八节在印象里已变得模糊起来。
腊八节当天,妻兄在家用大米、糯米、红豆、腊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等食材混合,煮了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中午便请姐姐和妹妹过去吃腊八粥,共同欢度腊八节。饭毕,又让她们各自带了一小盆腊八粥回家。腊八夜,妻子将腊八粥蒸热,又做了糖醋排骨、香肠等菜肴,一家五口围桌而坐,津津有味地吃了腊八美食。
“腊八节的来历,还有一说是为了纪念岳飞抗金胜利。相传,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被害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成习俗。”女儿女婿争相解说。一餐腊八粥,俨然成了一家人探讨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的“会场”,就连四岁的小孙女桃桃也吵吵嚷嚷道:“我也要吃腊八粥!”
妻兄做的这盆腊八粥,弥漫着亲情,温暖了腊八夜。吃着香喷喷的腊八粥,我似乎又找回了腊八节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