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产业互促共赢,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是一个城市向上发展的动能所在。近日,在2022中国城市产业发展论坛上,成华区“发挥‘一核三园’优势 打造工业机器人第三极”的经验做法入选2022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成华区同时入选2022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总部工业、楼宇工业、新型工业三大都市工业形态,聚焦数字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构建“3+3”都市工业体系,形成了以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为支撑,以N个产业社区、特色楼宇为补充的“1+N”都市工业空间发展布局,为推动成华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要素运筹力提供了强劲动能。
聚焦特色产业领域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掌上明珠’,是加速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装备,同时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成华着眼国家制造业战略全局尤其是工业机器人重点领域,坚持立足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地域聚集优势,借助区内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院校优质科研力量,依托全区良好人才招引政策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特色产业跳跃式发展。”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卡诺普等机器人产业链主企业配套服务需求,我区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梳理《成都市机器人产业链协作配套清单》,举办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作签约仪式,全力提升本地产业配套率。聚焦链主企业市场需求,走访富士康、京东方、通威光伏等200家川内制造业重点企业,梳理形成《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搭建供需双方“一站式”合作桥梁,为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整合资源、优化生态。
与此同时,我区始终坚持“企业至上、企业家C位”理念,倾力扶持本土重点产业企业发展壮大,打造特色产业优势。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25个、规上工业企业33家,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根基不断夯实,集聚了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此外,我区还积极对接发那科、大族激光等国际和国内链主企业,成功引进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埃斯顿,重点打造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增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成功吸引光大特斯联等工业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投资发展目光,进一步促进企业集聚和全产业链形成。截至目前,我区已签约引进3个3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重大及高能级项目,全面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速打造工业机器人第三极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建圈强链为总抓手,着眼国家工业机器人重点产业领域,主动融入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积极推动全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成华将继续聚焦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发挥园区优势特色,汇聚全区整体合力,积极寻求合作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在加快载体建设方面,我区将着力打造华灏鲲鹏西部产业基地、联东U谷·成都新经济园、东广人工智能谷产业园、金地威新人工智能创新基地“一核三园”载体建设,到2025年建成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的都市工业载体;在持续拓展空间方面,将全力推进园区北片区1600余亩及西片区300余亩城市更新,到2025年有效腾退低效用地200亩以上,满足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在扩大品牌知名度方面,将持续深化与行业权威机构的交流合作,联合举办“高工移动机器人金球奖”、力争落地“恰佩克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等行业顶尖会展品牌,为加速打造“机器人产业第三极”奠定坚实基础;在加大链主引领作用方面,充分发挥埃斯顿、卡诺普、三方电气等区内链主龙头企业优势,联合举办“链主企业合作伙伴大会”等系列活动,不断增强链主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区内聚集落地,形成良好互动效应,完善产业配套,助力产业发展;在加强人才引育方面,持续发挥电子科大、成都理工人才资源优势,重点培养电子工程、软件研发等专业人才,完善配套建设,到2025年建成人才公寓6000套,为吸引高质量人才提供优良条件。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