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名工匠,由于长期辛苦劳作,他的双手干瘪粗糙,布满了斑驳的裂痕。但就是这样一双手,为我遮风挡雨,教会我乐学与坚韧,伴我成长。
在我记忆里,父亲无所不能。他有一个木制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功能各异的铁质、木制工具。他会编草鞋,会编竹篓,农闲时,他把草鞋和竹篓拿到街上去卖。他学做桌椅板凳,起初做出来的桌椅板凳笨重、不对称,他不断反思改良,后来做出的鞋架、衣柜等家具既美观又实用,亲戚朋友也纷纷找他帮忙做家具。
老家的房屋昏暗狭窄,门前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父亲拜师学艺,为了改造房屋,走砖、和水泥、铺地板等建筑技能他向工人们学了个遍。回到家后,他先买来几块玻璃瓦,换下几片屋顶的灰色水泥瓦,做成天窗;编制金竹,做了一个简易的阁楼,以储放东西,扩大空间;买来石灰,粉刷墙壁;买下门前那块土地,铺成水泥地板,并在左右两边修建了花坛,种上各类鲜花,这些花依着时令开放,别具一格。手上虽有多处裂痕,他仍旧坚持着,几个月后,我们住上了敞亮的房屋。
一晃眼,我读高中了,学校在镇上,从家里到学校基本是山路,步行半小时。山里人烟稀少,开学第一天晚自习下课后,我一手拿着书,一手拽着电筒,望着回家的这条路不敢往前走。我站在校门口,徘徊着、等待着。父母干活通常要很晚才回家,我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沿着漆黑蜿蜒的山路,一阵风刮来,路旁的树如移动的黑影,虫鸣声加剧了内心的恐惧,我跌跌撞撞往前跑,想甩掉周围的“庞然大物”,到家才发现,书本已经被手心的汗水浸湿。我带着哭腔向父母提及怕走夜路、不想去上学。平时温和的父亲见状,伸出满是老茧的手,严厉地要求:“我就是吃了没读书的苦,不管多难,必须坚持读书。” 话语掷地有声。此后陆陆续续,一个印有“三好学生”字样的保温盒、一沓奖学金、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一一交到了父亲手里。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老师,每当看到有学生学习不认真,我都会耐心劝导,陪他们走过“黑暗山路”,带他们泛舟学海。我把从父亲那里传承过来的乐学与坚韧,传给了我的学生们。
在我印象里,父亲是不简单的,他乐学善学,孜孜不倦。他辛勤劳作,从没叫过苦。他乐观坚强,无论多大的困难,都坚持不懈,他感染激励着我。往后的岁月,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那双布满裂痕的手,于是浑身充满了战胜困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