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将“必须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定义为建设示范区、奋进新征程的五个内在要求之一,确立了“幸福成都品质得到新提升”的目标,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提质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本期我们聚焦提质幸福成华,介绍我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做法和部署。
推动成华教育领先发展
未来5年新增优质学位3.9万个
教育一头连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一头连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提质幸福成华,就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教育公服设施建设攻坚,特别是“家门口”优质学校的建设。
今年3月初,位于成都东站片区迎晖路南侧区域,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的国际化教育集群渥太华学校基本完工。为充分满足创新性环境课程创设等中加国际化合作办学需要,营造更加优良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下一步学校将实施品质提升和校园文化打造。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闭幕后,区教育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并就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成华教育‘怎么办、怎么干’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切实汇聚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全区将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4所、新增优质学位3.9万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突破90%。
具体而言,区教育局将高位谋划、高效实施,聚力推动成华教育领先发展。聚焦唱好“双城记”,该局将充分发挥成华“双枢纽”“双门户”区位优势,高质量建设成都渥太华公办国际化学校集群,建立成渝地区“智慧教育”协同发展联盟;聚焦东郊“新崛起”,将全力推进“金色中环”优质教育带建设,主动服务中环各大功能区发展定位,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增强教育优质服务供给能力;聚焦提质“幸福城”,将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强校、高中课改”三大计划,大力构建“15分钟教育服务圈”,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幸福工程”。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当前、真抓实干,狠抓教育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努力营造担当实干好氛围,践行‘五个走在前列’、争当‘四个表率’、争做‘五得’干部,全力创建‘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率先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确保教育工作实现争先进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持续优化健康资源配置
加快“健康成华”建设
健康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石。提质幸福成华,就要加快建设“健康成华”。
近日,成华区中医医院(区六医院·康穗养老中心)新院区正式开诊,院区有医疗床位318张、养老床位256张,配备了核磁共振、螺旋CT、骨密度仪等现代医疗设备,设置有儿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口腔科、慢性病特殊门诊等科室,是四川省第一批医养服务示范单位。
据了解,近年来,区卫健局坚持“政府主导、试点引领、社会参与”,构建了“以区属公立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社会医养服务资源为补充”的三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并首创全国医养联合服务新标准,逐步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新格局。“今后5年,区卫健局将围绕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力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提质‘幸福城’,擦亮‘幸福成都’品牌,以‘健康成华’建设的实绩实效,回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梅表示。
具体来说,未来5年,该局将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全面做好应急场所、队伍、物资、预案准备,全力保障疫苗接种安全;持续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打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加快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点位、省第一中医医院和3家区属公立医院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深化城市医联体合作,持续推进“医防融合”,探索线上健康管理模式,以及中医、口腔、精神卫生等专科联盟建设;不断筑牢公共卫生保障,积极开展公共卫生领域院地合作,推进区妇幼保健院等提档升级,启动全省第六轮敬老模范区创建,发展普惠优先、形式多样的社区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
聚焦全龄友好抓服务
擦亮“成华民政服务”名片
城市的核心是人,要提质幸福成华,就必须把人文关怀体现到城市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着力满足各年龄群体多层次需求,让每一位成华市民都能感受城市的温暖和社会的温度。
近日,区民政局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及时恢复了婚姻登记周末延时服务,并向群众公示资料准备、办理流程、办理要求等信息,办事群众纷纷点赞。“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要求。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为民爱民宗旨,聚焦点滴民生实事,主动担当作为,务实服务举措,用润物无声的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区民政局副局长梅报春表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后,区民政局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对未来5年工作谋篇布局,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成华民政新作为,谱写成华民政新篇章。
据梅报春介绍,未来5年,该局将聚焦全龄友好抓服务,突出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着力在健全服务机制、强化设施供给、优化服务保障、链接服务资源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让群众对身边的民生改善可视可感;聚焦两项改革重创新,围绕系统性改革、场景化营造、智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内生性生长等方面,持续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改革行动为牵引,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聚焦创先争优强示范,持续擦亮“成华民政服务”名片,积极抓好全国智慧养老社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省级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申报工作,以创建促提升,全面提升成华民生服务品牌形象和保障能力。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力争5年内建设100个以上公服项目
满足市民品质化生活需求,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更有温度,是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提质幸福成华的重要导向。
近年来,区住建交局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人才公寓配建等安居工程,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日前,龙潭街道丛树新型社区二期安置房项目正式竣工,预计安置6000余人,项目室内装修为简装设计,能满足入住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未来5年,区住建交局将自觉扛起争当公园城市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的光荣使命,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入实施‘中环牵引、纵横联动、组团优强’发展策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发展提升为要务,推动住建交领域工作融入全区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区住建交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杰表示,接下来,区住建交局将聚焦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抓实重大项目彰显城市形象,优化门户廊道,力争成华大道(民兴路至四环段)、成致路互通立交、蓉都大道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双成五路等中环沿线道路景观、建筑等提升整治。
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局将深入推进城市功能服务“补缺”,打造“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服务便利”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以“优质普惠、共享可及”为导向,开展新一轮公服设施攻坚行动,力争5年内建设100个以上公服项目,建成区公服规划实施率达到85%以上。
此外,区住建交局将坚持以轨道建设为引领、以一体化设计导则为指引、以路网完善为抓手、以品质提升为突破,以“交通畅行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为统揽,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有机融合的现代综合绿色立体交通体系;继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引进优质品牌房产项目入驻,打造高品质楼盘,不断提高住房品质。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持续加强房地联动、强化预警监测,统筹做好商品住宅项目入市工作,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未来5年,将新增人才公寓4000套以上,构建包括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普通商品房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供给体系。
文/毛艺宏 胡园春 赵霞 赵悦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