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名单,共评出66个示范区域和44所示范学校案例。其中,四川省共有3个区域和3所学校上榜,我区《坚持以“区校一体化”的智慧教育实践积极破解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难题》案例作为示范区域案例成功入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区抢抓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建设实践,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持续推动信息化在学校的大规模常态化深度应用,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形成了以“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实践”为特征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华模式。在着力破解基础教育信息化一系列难题的过程中,成华如何用好该平台,真正让学生、教师、家长感受到智慧教育实效的呢?记者对此作了采访。
建设用户“满覆盖”云平台
为超10万名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迈入2.0阶段,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成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如何让建成后的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优化教育治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我区在建该平台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据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是我区还面临着减轻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负担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信息素养,以及为学校、师生及家长提供更好服务等重要课题。
围绕这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我区于2018年启动了《成华区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在2020年顺利完成了行动计划提出的“一平台两中心三覆盖”基本目标。其中的核心建设项目“一平台”,就是建设一个覆盖全体公民办学校的智慧教育云平台。
“建设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必须实现其功能面向区域全体学校和师生,否则它就无法全面发挥作用。我们致力于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将教育业务覆盖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师生,让智慧教育云平台成为全体教育参与者服务的平台。”该负责人表示,我区建设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在功能选择上恪守“满覆盖”原则,最终“成品”为突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综合性教育业务平台。目前,该平台能够为全区67所中小学提供一站式智慧校园服务,为6567名公民办教师及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教学教研服务,为62476位家长提供一站式陪伴沟通服务,为101820位中小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成长服务。全平台常态活跃应用达53个,工作日活跃使用人数平均为2.5万人左右,有力地助推了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教师想用资源好用业务能用
多措并举推进平台使用常态化
“通过对国内区县级云平台应用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平台建设时大多都是资源丰富、功能多样,但真正运行起来后用者却寥寥,常态化应用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真正用好云平台,避免产生教师“不想用”、资源“不好用”、业务“不能用”等问题,我区坚持“区校一体化”的核心策略,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大规模常态化应用。
为解决教师“不想用”的问题,我区着力构建了助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多元激励机制,在实施常态化检查评估等措施之外,通过持续加大教育信息化专项奖励等方式,逐步扩大教育信息化改革探索奖励激励范围,激发学校及教师教育创新改革的动力。“我们还在平台系统内建立原创资源开发分享、互换利用的积分交易机制和区域活动奖励、年度深度应用积分兑换机制。”该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全面激发了广大教师资源开发、活动参与和平台应用的活力。
“如何让海量数字资源更具吸引力,是我们在应用云平台过程中着力破解的另一个难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我区推出了系列举措。如以名师为核心构建线上线下研修共同体,使平台汇集了81门本土化课程,共计超22922份学科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区域优质公共资源库;连续两年实施区校一体化研发课程工程,全区数千名教师及管理者加入对应的区域教研社区进行线上课程研发,累计沉淀4万余份优质学科资源。此外,按照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平台还汇集了6万余份包括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在内的优质原创资源。
为了让云平台业务真正“活起来”,我区又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中不断寻求突破。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我区就全面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探索成华特色的5I智慧课堂教学研究,高起点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在区域多所中小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及STEAM创客教室,开设成华区K12人工智能课程专区,并积极研发远程督导应用,推动技术赋能远程教学……“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通过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我区云平台业务开展得堪称‘火爆’。”该负责人举例告诉记者,如与云平台互联互通的教学产品“教学助手”,已服务区域内5万余名师生;作为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学校,双林小学2021年人工智能课程每学期达72课时;截至2021年,我区已连续建设了3个一对一互动“丹巴高中成华班”……
基础教育信息化让多方受益
为智慧教育发展提供成华样本
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实际使用效果怎么样?广大师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在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日前的一堂地理课上,地理老师夏李婷正应用“AR技术+智能平板技术”辅助,为学生讲授“地球公转”这一知识点。课堂上学生通过AR技术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目不能及的世界,对“地球公转”形成了非常直观的认知。“随着智慧教育云平台在教学中的全面推广和广泛应用,我们老师能够更加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应用对教学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作用。”夏李婷表示。
据悉,作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教与学在华西中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已成为常态。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借助AR技术置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景色之中;在物理课上,老师则可以将各类模型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彻底放飞……“这样的课堂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节课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而回到家后,我还可以登录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浏览里面很多优秀教师的课程,非常方便实用。”该校初三1班学生陈博欣表示。
今年寒假期间,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我区搭建了云数字学校课后在线服务专区,并率先在初中年级开展2022寒假课后在线服务试点工作。初二学生文跃在学习时遇到了一个关于石块密度计算的问题,便将这一问题发布在了云平台的课后在线服务专区。不久,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的老师王小杨看到了该“求助”,立即以“视频演示+讲解”的方式回复了他。“孩子平日里在学校可以当面请教老师,放假期间如果遇上学习问题,家长想帮忙但又没办法。有了这个云平台,孩子在线提问老师实时解答,不仅实用而且很贴心。”文跃的妈妈黄女士对平台的推广非常满意。
“随着今后我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区校一体化’的智慧教育实践将带动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为全国智慧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成华样本,贡献更多成华智慧。”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胡园春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