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中国人的浪漫,在除夕这天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02/11/005870.html

等待处理…

浪漫节日

作者 杨佳慧
2022/2/11   点击量:9358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中国人的浪漫,在除夕这天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贴一副吉祥如意的红色对联,祈求来年福运;洒扫门院,洗去上一年尘埃,迎接下一年的到来;倒粘福字在门窗,以示“福到”;祭祀祖宗,是缅怀,也是感恩。这,便是除夕清晨的浪漫。

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开始寻找那一枚深藏的硬币,这是除夕夜中家的味道。手中的筷碰响手中的碗,银铃般的响声悦耳动听,丰满的饺子欢跳着蹦进每个人的嘴中,醇厚的浓汁瞬间冲击我们的牙齿和味蕾。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大概是每个游子心中最朴素的浪漫。

从三国的月牙形馄饨到南北朝的“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从宋代的“角儿”到元朝的“扁食”……饺子,历史悠久,自古有之。而民间除夕夜吃饺子的习俗,大约是在明清开始盛行。

饺子要在除夕12点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寓意在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全家喜庆团圆,吉祥如意。关于除夕夜吃饺子也有许多传说,比如,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结束了天地混沌状态;抑或是感念女娲之功绩,在造人时防止耳朵在天寒地冻时被冻掉,曾用细线固定。但无论是“混沌”谐音于南北朝时期所称的“馄饨”,还是饺子成耳朵形状,“线”谐音于“馅”,都是属于中国老百姓的独特浪漫。

当午夜交正子时降临,新年钟声敲响,曾经的压岁钱变成了现代的微信红包。爆竹的噼里啪啦声消失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烧旺火的热闹与温暖滞留在曾经的记忆中。每家每户欢声笑语,窗前挂满红彤彤的灯笼和彩灯,灯火通明,这是除夕夜最后的浪漫。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唯愿新的一年,万物更新,浪漫不变。

上篇:没有了
下篇:老屋新年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