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出现及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是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补充和完善,但它在有效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着力提升城市智能管理能力,破解“单车围城”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托全国首个可提供单车真实数据、管理评价指标与天网视频联动治理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序化管理平台,让单车智慧管理更精准、源头追溯更明确。据统计,自该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我区单车总量由超14万辆下降到5万余辆,单车闲置率由原来的18.23%下降到7.1%,单车废弃率由原来的9.13%下降到1.16%,辖区单车综合上牌率由原来的60%左右上升至89%。
为单车安装实体号牌 实现精准化管理
“339点位车辆超量,请各单位及时清运!”走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平台指挥中心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浓缩”了成华560个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监控点位信息的情况分布图,工作人员卿红燕正依据实时显示信息进行远程车辆调度。“屏幕上4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状态,红色代表超饱和状态,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调度清运;黄色代表进入预警状态,停放单车即将超量;绿色代表单车处于正常值;蓝色代表点位单车数量较少,需要调度工作人员去现场补充。”据卿红燕介绍,自从使用了该平台,工作人员不用出门便可以对区内共享单车停放情况了如指掌。而且,我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共享单车公司的运营效率也越来越高。
那么该平台是如何实现精准化管理的呢?“我们为单车安装了具有唯一识别性的实体号牌,将‘实名制’的单车纳入序化管理平台,配合AI数据分析,建立数据库,实现总量控制、热点区域实时调度等功能。”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秩序科科长张帆告诉记者,在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众出行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该局测算出成华区域共享单车的适宜容量为5万余辆并将实际数量一直控制在这个数值左右。如今,成华活跃车辆比例大幅上升,闲置车辆比例大幅下降。
实时调度运维人员 15分钟内到场处理
发现共享单车需要运维,如何督促相关企业快速处置呢?据张帆介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向辖区内各街道办、各车企派发了电子工牌,可以实时掌握街道管理人员、车企运维人员信息。当监测到某点位单车超量时,可立即向该点位附近携带电子工牌的运维人员发送精准调度指令。
王富是负责成都339附近车辆调度工作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调度指令处置堆积车辆,盘活闲置车辆,在保障用户有车骑的同时,更要保障路面秩序。“收到指令后,我们15分钟内就会赶到现场进行调度。为有效防控疫情,我们每日都会对共享单车进行5次以上消毒,保障用户骑行安全。”王富告诉记者,通过监管平台下发的指令,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实现冷区和热区精准调度,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率,也实现了政企的高效配合。
据了解,成都市出台的《成都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明确了共享单车企业的“考题”、“分数线”、对应等级以及不同等级将会面临的奖惩措施,规定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单车企业的考核,而考核结果将作为奖惩运营企业的重要依据。除了根据考核排名配额以外,考核分数过低的单车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张帆告诉记者:“打开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序化管理平台里的每日报告,我们就可以看到3家主要企业的相关数据,包括单车上牌率、闲置率、废弃率和人员考勤等。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及各项考评指标的计算结果,平台会生成各单车企业的考评得分,为后续规范经营、调整企业投放额度提供了支持。” 文/图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