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成华数所新建学校——成都英才学校、成华小学蜀都分校、电子科大附小华翰校区的开学准备情况如何?本期探访,让我们一起走进3所各具特色的品牌学校一探究竟。
成都英才学校:
立足个体成才
培养时代英才
漫步校园,记者看到,不少工人正在忙着进行最后的保洁工作。成都英才学校校长伍新春告诉记者,学校总占地面积142.83亩,目前正按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加紧建设。
“我们的小初部办学规模达到66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30个班,预计高中部的办学规模也有24至30个班。”据伍新春介绍,成都英才学校的建设品质在全市范围内都堪称前列,学校在建设中大量采用装配式建筑以及具备防水抗震、绿色环保属性的建材,如教室内均安装智慧黑板,全部采用铝方通吊顶;课桌椅均按学生身体特点设计,照明全部采用护眼灯等。此外,学校还拥有全市范围内最大的中小学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建设了成都七中独有的子云亭、曦园、墨池、七里香长廊等特色建筑,让师生能够在浓厚的七中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伍新春告诉记者,在工人们忙着做保洁的同时,新生的班主任们也早早地在校内接受开学前的专题培训。“早在2018年,我们就开始组建学校的师资力量。”伍新春说,成都英才学校的管理团队及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均由成都七中直接派出,其余教师则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及全国重点高校招聘;其中包括博士1位,硕士30余位,所有教师均已在成都七中进行了一至两年的“优秀教师一对一传、帮、带”跟岗实训。
伍新春表示,学校投用后,他们将秉承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遵循“淑质英才、高格大器”的教育追求,着力培养身心俱健、德才俱备、知行俱重的时代英才。
成华小学
蜀都分校:
依托“尚美”底蕴
培育美好品质
在探访了成都英才学校后,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我区二仙桥西片区民和路300号的成华小学蜀都分校。
宽阔的室外运动场、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与校本部红白配色如出一辙的建筑风格……在成华小学校长宿强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绿树掩映的蜀都分校占地面积39.3亩,办学规模达4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2160名。为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40人。
“分校的教师全部来自学校本部,其中既有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也有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宿强告诉记者,基于成华小学“尚美”教育的深厚底蕴,他们希望在蜀都分校的办学中继续秉持对“尚美”的潜心追求,着眼于“洵美”的坚实探索。“在蜀都分校,我们的办学核心理念是‘固原养性、洵美成韵’。”宿强说,“这是指坚守生命本质,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和提升学习;注重实践体验、身心修炼,融入自然、生活与社会环境,使生命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真诚、淳厚、包容的美好品质,奠定生命价值创造的素质和能力之基,实现生命潜能和个性竞放、生命智慧和创造力涌流,达成成人成才、幸福美好的人生境界。”
学校除了开设好国家基础课程,沿用好成华小学的“尚美”特色课程之外,目前还在加紧建设航天教育体验中心和人工智能创想教育中心,待建成投用后,学校将增设航天教育课程和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我们相信当科技遇上美,蜀都分校势必创造出生命生长的独特韵味。”宿强表示。
电子科大附小
华翰校区:
坚持体育教育
让学生健康成长
今年9月,我区小学教育“老牌”名校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将迎来第五校区——华翰校区。“一年级8个班的同学们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龙潭校区执行校长张鸥告诉记者,电子科大附小华翰校区占地面积约17亩,办学规模24个班,与第四校区龙潭校区实行分段办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华翰校区,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则在龙潭校区。
“在结构合理、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下,我们将对华翰校区与学校其他4个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张鸥告诉记者,电子科大附小拥有3名正高级教师、6名特级教师、30多名市区学科带头人、60多名研究生教师,在岗教师平均年龄33岁,整个教师团队堪称充满实干活力的“实力派”。
在华翰小区乒乓区的一角,张鸥介绍说,学校5个校区目前共有829张乒乓桌,52名体育教师,这组数据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都位居前列。“熟悉电子科大附小的都知道,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60分钟阳光大课间、每天下午课后至少一节体育锻炼等制度化措施代表的体育教育,已成为我们的办学特色。”张鸥告诉记者,这不仅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分段办学的属性,华翰校区的设施设备、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都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如学校将实行的长短课教学,注重从小培养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办不一样的学校,做有灵魂的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每个教师和谐成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每个家长幸福成长。”
文/图 胡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