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糟,也被称为甜酒,是用糯米加上酒曲酿造而成的,营养价值丰富,用途广泛,在我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的厨房调料架上都会有它的身影。
相较于米酒的甘醇浓烈,醪糟的味道更为清甜,老少皆宜。日常吃醪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温开水冲兑,加上一块红糖,或做成醪糟蛋或醪糟汤圆,醇香诱人;若想做得丰盛点,加上枸杞大枣桂圆还有当归,满满地熬上一锅汤,足够一家几口吃个饱。
我的奶奶是酿醪糟的高手,她酿出来的醪糟,清香扑鼻,香醇甘甜。每年到了酿造醪糟的时节,很多邻居都会带上材料,专门来请奶奶帮忙。醪糟闻着香甜,吃多了却容易醉人。小时候我特别馋,有一次趁大人外出,带着表妹偷偷打开醪糟罐子,吃得无比满足,可等到大人回家时,表妹已醉得满脸通红。从此以后,家里的醪糟都被锁起来了,但每次经过柜子边,总能闻到甜甜的香味。
醪糟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生津止渴的功效,对刚生产完的女性有一定滋补好处,所以她们在坐月子期间基本每天都会吃上一碗红糖醪糟蛋。醪糟蛋的蛋黄不能凝固,以能流汁的“糖心蛋”最好。因此,若家里的亲戚有刚生小孩的,去“赶月礼”的客人,进入主人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享用一碗醪糟蛋,让来客垫垫肚子,也是分享喜悦、沾染喜气的意思。
除了作食物,醪糟在我的家乡还是爱的表达。每当嫁出去的女儿怀孕时,到了临分娩头个月,娘家的母亲就要张罗着做上几坛醪糟。等孩子出生后,便带上醪糟和鸡蛋前去看望,照顾坐月子的女儿。
小时候,要是出门不小心淋了雨,回家以后,为驱除寒气,避免感冒发烧,妈妈总会让我先洗个热水澡,再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红糖醪糟;工作以后,因为时常熬夜,导致我脸色苍白,有次回老家参加宴席,碰到村里的老中医,指着我的脸说:“这女子咋脸色这么难看,还是气血虚了,弄点醪糟吃嘛,多补一下!” 老中医的良言,母亲全记在心里。
后来,每当我下了夜班,母亲总会在我踏进家门的那一刻,为我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蛋,嘴里不住念叨:“多吃点,锅里面还有!”
有时想想,关于醪糟的记忆都和我的家人、我的成长息息相关,顿时感叹,生活真是美妙又简单,无论再晚再累,只要母亲的一碗醪糟蛋下肚,顿时就会觉得身心皆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