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东郊记忆的大烟囱和旧厂房在满目葱茏下勾勒出一幅城市更新的图景;龙湖滨江天街,时尚多元的业态与年轻人双向奔赴;沙河流水潺潺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4-10/15/008368.html

等待处理…

推门就是美好:
成都成华用15分钟衡量幸福生活

2024/10/15   点击量:3315

东郊记忆的大烟囱和旧厂房在满目葱茏下勾勒出一幅城市更新的图景;龙湖滨江天街,时尚多元的业态与年轻人双向奔赴;沙河流水潺潺,市民有了休憩的好去处;还有立体交通网络为幸福生活提速……黄女士搬至杉板桥社区居住已有4年,这样幸福、便捷的生活是她的日常。社区居民每天步行15分钟去上学或上班,居住的小区周围,菜市场、健身房、口袋公园、超市、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在成都成华,15分钟不只是时间的标志和尺度,更是一把衡量城市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作为中心城区,成华区高质量打造“15分钟生活圈”,融合养老、托育、健身、医疗等概念,建造了一个个社区生活服务综合体,居民在此可“一站式”享受多种服务,高质量谋划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领域,让幸福成华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安居成华 社区治理展现温暖底色

国庆假期期间,成华区下涧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刘奶奶和她的“小伙伴”又开始了舞蹈创作。几天前,社区自发组织了一场大型群众文艺系列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刘奶奶就是其中一员。

刘奶奶的舞蹈队,成员都是社区周边的退休居民。平日闲暇时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场地,为他们跳舞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不止场地,社区还打造了各种各样的公益兴趣班。”下涧槽社区党委书记林德告诉记者,公益兴趣班涵盖了舞蹈、合唱、美术、书法、篮球、心理课程等,服务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幸福的社区生活应该让居民在这里健康、愉悦地生活。

有娱乐消遣,也有高雅艺术。在刘奶奶一曲舞毕后,锔瓷技艺“守艺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培波也修复好了一盏茶壶。“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说的就是锔瓷这门手艺。与时俱进地融入多种元素和审美内涵后,破碎的瓷器在王培波的手中焕发新的生机。

二仙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下辖下涧槽等社区文化中心,落户了锔瓷、面塑、旗袍等工作室。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有多样的就业选择。王培波工作室招收学徒可以说是“全龄友好”,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退休的老爷爷,有附近的上班族,有心理咨询师。学徒们表示,希望在锔瓷一行有所收获,也感受岁月静好。

以下涧槽为代表的社区生活,是大时代下成华的善治缩影。居住在成华的市民,也正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

浪漫成华 照见“以人为本”的发展尺度

在成华街头走一走,感受成都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作为中心城区,成华区一直是成都潮流的首要地标。在这里,岁月静好是一种具象的幸福。

红墙样式的花箱、红色的灯杆、新潮的艺术装置、滑板区、咖啡店、动漫展……成都东郊记忆,俨然已是穿着时尚的年轻群体漫步的好去处。穿着新潮的年轻人喜欢来到火车头广场,完成一场跨时代的打卡。街区内不同消费场景,完全呈现出了复古工业和时尚潮流融合的风格。

有年轻人爱去的潮玩地标,也有爱情故事的见证者。许多新人专程来到二仙桥公园婚姻登记处领证结婚。在这里,有辆“幸福列车”,整个婚姻登记处都设计在三节火车车厢里面。成华区首创列车主题爱情打卡地标,呼应成华当代工业文明。二仙桥公园,更是呼应“和合二仙”千年爱情传说,用现代化设计呈现一辆“幸福列车”。

参与人生大事,也助力人生小满。走进杉板桥党群服务中心,多个共享活动空间有条不紊地持续运转。在市民周韵看来,它像咖啡馆,像创意书店,像社交美学空间,拥有太多年轻人喜欢的元素。 紧转4页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