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什么?是对物理空间的怀念,更是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依恋。在白莲池街道狮子社区有一座具有浓郁客家文化色彩的记忆馆,它留住了旧时的乡愁记忆,也传承了最美的客家文化。在记忆馆内的客家乡愁记忆书屋,翻阅记载客家历史的书籍,找寻一份精神寄托,心灵不知不觉也得到慰藉。
成套的木质桌椅、暖黄色的灯光、分门别类整齐摆放的书籍……在白莲池街道狮子社区的“𠊎家·客家乡愁记忆馆”中,“藏”着一个客家乡愁记忆书屋,它简约大方、温馨舒适,让人不自觉沉浸在阅读之中。
“书屋现有藏书约15000册,配备电子阅览器4个,有熊猫书屋、儿童之家等多个阅读空间,完全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对于阅读的需求。”狮子社区党委书记彭海英介绍说。
漫步书屋,人性化设计的桌椅会引起初来者的好奇。“这种弧形的扶手和靠背连在一起,坐凳更加宽大,舒适度很高,大家能更加轻松愉快地享受阅读乐趣。”据彭海英介绍,社区会定期对图书进行补充更新,让图书“动”起来,让居民“乐”起来。
居民罗泽琼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书迷”,小说、散文、传记……从小喜爱阅读的她在当妈妈后,对于亲子教育和学习辅导类的书籍更加关注:“阅读是一种习惯,书屋开放后我有时间就会来,现在不仅自己看,还会带孩子一起来。”
据了解,狮子社区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读书活动:阅读分享会、儿童阅读课、亲子故事剧……狮子社区“两委”成员代婷介绍说:“我们常规的阅读活动至少一个月举办一次,每季度或者半年还会举办大型阅读活动,居民不仅参与度高,反响更是非常热烈。”
传统客家斗笠、青瓷土碗、上世纪60年代的缝纫机……在书屋所在的记忆馆内,社区居民们捐赠的一样样老物件散发着时代的气息,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也无声诉说着客家人的故事。
“在客家话里,‘𠊎’是‘我’的意思,‘𠊎家’即是‘我家’的意思。”据彭海英介绍,记忆馆所在的小区90%以上居民都是客家人,为乡愁记忆馆取名“𠊎家”,不仅体现了客家人友善好客的传统,也让社区居民产生浓浓的归属感。
家住附近的刘爷爷是这里的常客。“我经常来这儿读书看报,每当看到这些东西,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老物件,穿透时光的阻隔,带大家回到纯真的童年时光。居民捐赠的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一段段珍贵的回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故事。
“现在很多娃娃已经对客家文化不了解了,我们希望他们来这里看书的时候,能够对这些老物件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了解客家文化。”彭海英表示,书屋提供了很多客家文化相关的书籍,可以说客家的历史、习俗、语言等内容在这些书籍里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孩子们了解客家文化的窗口。 赵霞
便民小贴士
书屋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9:00—17:00
导航地址:客家乡愁记忆书屋
人流高峰: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