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在成华,川剧的热度越来越高: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三花”川剧团的火热现状,梅花剧社叫好叫座、场场爆满,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对川剧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4-05/15/008196.html

等待处理…

场场爆满、演出票售罄……

年轻人在成华觉醒“川剧基因”

2024/5/15   点击量:6426

在成华,川剧的热度越来越高: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三花”川剧团的火热现状,梅花剧社叫好叫座、场场爆满,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对川剧赞不绝口,老戏迷、小朋友齐聚一堂感受古老戏曲的魅力……是什么原因让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川剧焕发新生?又是什么力量让川剧不断“破圈”,走入年轻人的世界?本文为您一一揭秘。

从川剧研究院到梨园会馆

川剧传承历久弥新

唱腔婉转、柔美,锣鼓点细腻多变,作为川剧的发祥地,成都的川剧戏班自百余年前便逐渐兴盛,班社遍及城乡。时间来到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后更名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成立,院部选址为如今的成华区东风路北一巷。

晓艇、刘芸、陈巧茹等川剧大师从这里走出,让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走向全国进而登上国际大舞台。自此,这条小巷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文化符号,川剧的种子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直至枝繁叶茂。

离东风路北一巷不到500米的未来中心,今年农历正月初一新开了一家梨园会馆。这个由资深川剧人廖晓健、胡雪梅创建的川剧会馆,自开业以来便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

作为目前仍坚持在川剧表演一线的老艺人,廖晓健、胡雪梅夫妇对于川剧的热爱让人既感动又敬佩。“虽然现在传统川剧的听众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只要有时间就会上台演唱,上周刚唱了《三巧挂画》《人鬼情》。”说起自己热爱的川剧,胡雪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50岁的胡雪梅从13岁开始学习川剧,自此便“一发不可收”,这些年她也带出来不少徒弟。“现在只要碰到想学川剧、唱川剧的人,我就会非常激动,恨不得把自己的本事全部都教给他们。”胡雪梅说。

儿媳赵琪欣就是胡雪梅的弟子。“她学习川剧很有天赋,很快就能够登台表演了,虽然还不能和老演员相提并论,但也算很不错了。”胡雪梅调侃道,现在一家人中她唱武旦,老公廖晓健敲锣鼓,儿子唱丑角小花脸,儿媳妇唱花旦,基本能凑成一台戏了。

同样痴迷于川剧的廖晓健平时忙于会馆管理工作,但每逢老茶馆、老剧社演出,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去义务敲锣鼓,只因割舍不掉那份41年的“川剧情缘”。廖晓健说,近几年来川剧演员逐渐变得“抢手”,关注川剧的人也越来越多:“之前川剧学校招45人,报名的就有上千人,是不是很火爆嘛?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学川剧,我们真的很欣慰!”紧转9页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