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上期《新成华》推出的“成华企业向‘新’提‘质’”专题报道(上),聚焦成都硕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深入探访这两家成华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期报道带大家走近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讯飞智谷科技有限公司,看他们是如何一路向上、向绿、向智,以“新”谋局,以“质”竞速,以“改”助力,为成华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增添生动注脚的。
中国能建西南院: 提出科技创新“两个转变”战略目标
成立于1961年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西南院”)是一家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多门类资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多年的发展中,中国能建西南院已经创造了百余项“世界第一”,目前业务覆盖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成华区“中”字头代表企业之一,2023年中国能建西南院取得亮眼成绩:实现新签合同242.6亿元,营业收入90亿元,利润总额5.4亿元。在“双碳”目标引领之下,中国能建西南院正积极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布局新能源与能源新业态、生态环保、城乡基础设施、数字信息等领域,加速打造成为具备提供一体化、综合化、智慧化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的国际一流工程公司,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再添生动注脚。
在海拔2300多米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山峦起伏中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换流站。来自大凉山腹地的清洁水电经过这里后,只需要7毫秒就能将强劲的绿色动力“闪送”至2000多公里外,“点亮”浙江、江苏的万家灯火。这个超级工程就是由中国能建西南院牵头设计的布拖换流站。布拖换流站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西电东送”的起点站,面积约为8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工程设计团队创新采用了“三站合一”的方式,将两个±800千伏换流站与一个500千伏变电站同址合建,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占地面积,实现了经济技术的最优化。“除了规模大这个显著特点外,它还是迄今为止地质条件最复杂、场地安全稳定处理难度最大的换流站工程。”中国能建西南院科技信息部主任付焕兴介绍。
如今,由白鹤滩水电站发出的交流电沿着500千伏输电线路进入布拖换流站转化为直流电后,再“转乘”±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送往华东地区。白鹤滩水电站每年可输电超600亿千瓦时,替代燃煤2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00万吨,而布拖换流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节点,保障了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能的远距离传输。
对此,付焕兴打了个形象的比方,500千伏输电线就像连通重要交通枢纽的国道,车流容量相对小,适合省内出行;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则像高速公路,没有红绿灯,是电“出远门”的最佳选择。所以跨区远距离的电能输送一般选择特高压直流输电。
早在21世纪初,中国能建西南院就开始全面研究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并率先掌握了1000千伏、±800千伏、±1100千伏特高压交直流设计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设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公司设计的20余项特高压项目中,包括世界上首条±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世界上首条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项目。
在全球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正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为了加速传统能源行业的转型,中国能建西南院积极推动能源融合,不断创新清洁能源发电应用场景,形成多种“光伏+”模式,其中一种就是将分布式光伏与畜牧业相结合,即“牧光互补”。
春光明媚,在云南大理州祥云县万头奶牛牧场,营养搭配均衡的饲料徐徐落入食料区,一头头奶牛正在进食。 紧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