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对于地球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占据着地球71%的面积,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健康的海洋对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4-04/15/008160.html

等待处理…

科普基地“搬”进社区
出门就遇见“神奇海洋”

2024/4/15   点击量:5610

对于地球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占据着地球71%的面积,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健康的海洋对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保护海洋,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连日来,以“海洋生物——蓝色星球的宝藏”为主题的成华区“科技之春”科普月活动走进成华大街小巷,在跳蹬河街道建兴路社区、双桥子街道万晟社区、二仙桥街道东华社区的青少年中掀起一阵“科普热”。

该活动由成华区科协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主办,通过海洋知识小课堂、海洋标本展示、手工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将科普基地“搬”进社区,加深了青少年对神秘海洋世界的认识,开阔了眼界,同时增强了大家爱护海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造型各异的海螺、美丽的珊瑚、憨态可掬的大海龟……活动中,一件件见证过地球沧海桑田的海洋生物标本将孩子们“带”入无奇不有的海底世界,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科普讲解员依次讲解,为大家揭开这些标本背后的神秘面纱。小朋友陈鹏翔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海洋标本,他发出惊叹:“没想到海底下藏了这么多神奇的生物,我又学到了好多课本外的知识!”

“海螺可以发出声音,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海洋知识科普小课堂《大海的歌·生物篇》,科普讲解员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以及它们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还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了海螺发出的声音。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大家都明白了海螺的声音原来是由共振现象引起的。课堂上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参与,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海洋。

活动中,老师还引导孩子们利用手工剪纸的方式剪出千姿百态的海洋动物,“创造”独特的“奇趣海洋馆”。大家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剪纸“标本”在手中诞生,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大家体验到了手作的乐趣。

“此次活动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科学熏陶,增强了对学习海洋科学知识的兴趣,也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区科协常务副主席周雪梅表示,接下来成华将持续开展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更好地发挥科普阵地的作用,向居民传播更多的科普知识。 王雅妮

上篇:居民当起园艺师阳台变成小花园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