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9页
“成华拥有熊猫基地、东郊记忆、望平坊等众多文旅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在文化品牌塑造上实现新突破。”区人大代表程璞建议,应积极举办各类文旅推介活动,创新推出一批接地气、有商气、高人气的文娱项目,同时借助线上短视频平台,为线下景点引流,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借势。
对此,区人大代表李珊也表示认同。“比如,东郊记忆作为全市唯一一个艺术类的功能区,目前取得的成绩较为突出,特别是在音乐产业方面发展势头迅猛。为了进一步呈现出园区的‘国际化’,我建议接下来培育更多的音乐类岗位,完善产业链条、提供音乐公共服务平台,并结合举办大运会的经验,持续扩大影响力,全力打造世界级的音乐文化品牌,全面带动成华区文旅市场的发展。”
围绕打造成华特色商圈矩阵,区人大代表刘义建议聚焦商圈经济发展目标,统一整合资源,集聚成华最有优势、最具特色的商圈,从供给侧、需求侧、连接侧重新定义“成华商圈”,同时细分商圈IP,强化商圈专属名片,将点状的成华商圈升级为协同互补、高效统筹的商圈集群,政企联合打造大型主题活动,针对企业推出的各种促消费活动给予专项政策支持。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提质建设大美公园城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风貌形态、功能配套、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公园城区宜居宜业品质。
“如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响亮全球,这其中成华功不可没。但前行的道路永无止境,我们还应进行进一步探索。”区人大代表江涛建议,在深入推动“工业老区”向“现代城区”转型的过程中,应加大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在此过程中利用空间资源开发吸引人才并积累技术形成特色产业,加快重构老城功能、重塑老城活力、重现老城魅力。
“毗邻杉板桥的建祥路、建和路之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区人大代表肖红梅建议,应尽快优化提高建祥路、建和路、建功路之间的交通能力,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畅通区域交通,提升城市形象,展现更加现代化的社区面貌。
聚焦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区人大代表汪时如建议,在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时,应多结合民生实际进行规划建设,比如同步增加学校、菜市场、幼儿园、医院等公共设施项目,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公园城区更靓丽,让老旧片区真正通过城市更新焕发新的活力。
近年来,特色文旅街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之一。区人大代表石杰建议,在成华特色街区的打造过程中,应注重联动作用,利用好周边资源“串珠成链”,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场景,也能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在建设中还可以合理利用街道、社区的闲置资源,在保留原有特色文化和风貌的同时,培育新功能、新业态,打造新的特色品牌。
用心用情办好实事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家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用心用情办好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
作为一位扎根成华数十年的教育工作者,区人大代表康永邦见证了成华教育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对我区近年来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深感自豪。他建议,今年,成华应在抓好教育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利用好辖区内的高校资源来抓中小学品牌打造,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进行高位谋划,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管理能力,促进学校品牌建设,助推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对于如何加强“平安成华”建设,区人大代表陈俊提出,应多措并举、多方渠道广泛开展防电诈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宣传辐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引导群众从思想上筑起防范诈骗的“防火墙”和“安全网”,营造全民防诈反诈的良好社会氛围,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在养老服务工作中,基层载体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建设空间,来科学布局打造一批群众身边的养老服务载体,是一个亟待政府解决的课题。”区人大代表丁亚建议,进一步拓展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开放型复合型养老机构等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真正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年市民。
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