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站位高远,体现了政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装满了全区人民的民生期盼。”“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成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成绩单,又是任务书,更是动员令,令人深受鼓舞,倍增干劲!”……1月14日下午,在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小组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带着社情民意和参政议政的热情,审议区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协商讨论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草案)、财政预算报告(草案)、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成华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交流互动,一条条建议既链接全省全市的整体部署,也着眼成华区情民生和高质量发展,“干货”满满。现场有哪些内容被频频提及呢?我们梳理了这些“关键词”。
产业提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投资、促消费、拼项目,奋力推动经济量质齐升。
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区政协委员石利俊建议,政府部门要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同时,要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成华的工业水平素来在中心城区较为领先。”区政协委员胡勇建议,新的一年在现有“工业上楼”的良好基础之上,应进一步定制高标准厂房、引入高新技术、招引具有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提升工业贡献率,以更高水平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谈到如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区政协委员张路认为应该落脚到“新”字上,在做优消费新场景、塑造消费新名片等方面发力。“我建议突出知名品牌首店的引进,带动消费热潮的叠加效应,在引进时给予企业优惠或扶持,采取‘一企一策’的服务方式,吸引更多首店落地成华。”
动力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创新、重转化、添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都市工业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产物,都市工业的发展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区政协委员余明洪建议,要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同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同频共振的协作分工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此,区政协委员高涛建议,应大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发布局,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走深走实,助力成华制造业、服务业、消费业协同发展。
区政协委员李莹注意到,能源产业作为成华重点产业,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何进一步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成为关键。”李莹建议,成华区内拥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资源,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油气勘探领域的科研与技术优势,并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实现智能油气与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发展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改革、扩开放、优环境,着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紧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