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0页
东郊记忆西大门右侧矗立着一栋见证过老工厂辉煌时期的厂办大楼,这里的廊桥曾是红光厂的传输通道,如今这里成为园区最为文艺宁静的区域。随着去年7号创意集盒和“東肆音乐露营广场”的全新亮相,越来越多的都市新生活方式爱好者来到这里,犹如走进朋友的小花园,轻松惬意。
园区内,随处可见一些红砖厂房,之前用于堆放产品的大棚如今已是大家熟知的成都舞台;三根高达100余米的大烟囱,是成都城区内唯一保留的工业遗迹;高饱和的怀旧风格涂鸦墙在园内随处可见……此外,还有很多由废旧工业设备改造而成的艺术装置。
这是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功勋卓著的老厂房,也是当代文艺欣欣向荣的厚土。同一个角落,人们也都期望,在保存记忆的同时,为新的一代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密码二:
给青年来点儿“新东西”
给文化来些“新创意”
上世纪80年代,红光电子管厂的工人用半导体收音机选择来自天空的电波。数十年后,新浪潮里的Z世代,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让眼耳手口都成为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接收器”。从声音的单线传播到立体式的感官沉浸,青年人的生活、娱乐方式变化巨大。而东郊记忆则历久弥新,引领新青年亲身感受这样的巨变。
东郊记忆从2011年开园至今,俨然成为成都原创力和年轻力的代表。尤其是在启动运营机制转换改革工作后,引入东方正火整体运营园区,打造以“艺术、综艺、创意、青年文化四大时尚产业为主的‘天府时尚秀场’”,深入洞察潮流趋势和当代年轻消费客群喜好。
2023年初,东郊记忆“园中园”东山Re°est在升级后焕新亮相,在这里每推开一扇门都是一声“哇哦”:退休的爷爷在曾经奋斗过的老厂房里喝着咖啡、年轻的画家在复古生态馆中挥洒灵感、滑板公园上释放着青年最火热的激情。8月,BM西南首店在东郊记忆开业,所有成都的“甜酷”女孩发出尖叫,开业当天占地不足900平方米的店面空间创造了进店近4万人次、销售额超200万元的业绩。10月,伴随着世界科幻大会的脚步,三体“宇宙闪烁”观测站降落在成都舞台,《科幻世界》创立44年来的首个艺术跨界项目《宇宙无限科幻展》也落地东郊记忆,科幻迷们在此感叹青春过往,更打开对未来世界的崭新脑洞……
与此同时,一种共生共存的“主理人生态”正在这里形成,潮流、音乐、展演、餐饮的主理人纷纷在此“扎堆”。仅2023年上半年,东郊记忆就新开百余家店铺,多类型的业态彼此支撑,不断创造新场景新需求。7月,成都街头品牌1807的全新总部空间落地东郊记忆,成为园区内最为显眼的打卡地之一。主理人Chris是一个“老成都”,东郊记忆对他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东郊记忆的基础条件非常好,越来越多有情怀、有标志性的品牌入驻,为园区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同样在这个夏天,余鸿川将自己的Peak Studio录音工作室落户到东郊记忆。从事商业录音7年来,余鸿川一直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载体。最终,东郊记忆契合了他的想象。这里还有丰富的演出场地及音乐产业链市场主体为各种新鲜想法提供沃土,扩大合作机会。
富集的资源和包容、多元的氛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余鸿川一样的文化创意从业者加入。“围绕年轻人的生活、娱乐、社交等需求,我们深挖园区资源和价值,持续提升青年生活业态的丰富度,引进原创主理人和音乐人等,鼓励和孵化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作空间和场景。”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罗邴文表示,正是在“园区为青年赋能、青年为园区加码”这种模式下,东郊记忆不断碰撞出更多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想火花,推动园区“青年+”成为一种新潮流、新风尚。
密码三:
抢滩“首发”经济
让流量变“留量”
掌灯开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朝步入画卷,一宴梦回千年。去年7月,全景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蜀宴赋”全新登场。这是成都首个全沉浸式的国风餐秀,身着汉服的舞者为食客献上舞礼、乐礼,极具仪式感的汉式分餐,又一次拉满了参观者的新鲜感和体验感。变,亦不变,东郊记忆犹如一个盲盒。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有源源不断的新文化体验。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东郊记忆在重要的展览、音乐IP等方面落实建圈强链,进一步做强首发经济,丰富消费和体验场景。
踏过《繁花》,跨越《海浪》,掀开《瀑布》,钻进《虫洞》,在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成都,多组美轮美奂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呈现出一个“超越时空的自然”,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探秘者”前往。“在前期选址中需要兼顾场地的文化氛围、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我们经过充分评估与考量后选择这里。”帝视特(成都)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考察了十余座城市之后,最终他们选择了成都的东郊记忆。如今入驻半年多以来,帝视特中国内地首馆整体客流超出预期,他表示“既令人惊喜,也是意料之中”。
仅2023年上半年,东郊记忆举办展览、音乐、时尚走秀等活动就多达483场次,平均每天3场。而排队看展,只是东郊记忆高人气的一个缩影。2022年,园区企业经营收入达16.3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园区企业经营收入超过35亿元,同比增长186.3%。与此同时,园区的配套服务也同步提升。东郊艺术区管委会牵头打造了面积1400余平方米的东郊创艺Labs·产业驱动中心,实现资源、需求和信息充分交流,让园区企业“足不出园”就能轻松办理政务服务。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东郊记忆园区处在“单打独斗”的境况,没有完全融入周边环境。“为了打破物理界限,成华区专门对周边道路、景观、店铺等公建配套进行升级改造,为园区打开‘物流围栏’和‘精神围栏’。”据东郊记忆艺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胜利介绍,经过重新布景、重塑场地,如今的东郊记忆“坐拥”“百亿级+百万平”的杉板桥国际化商圈,周边4条道路各具特色,市民游客可以尽享全天候慢生活。
据悉,未来东郊记忆将持续构建新场景,配套新空间,携手新伙伴,以数字文创赋能“国家工业遗产”更新——将成都舞台打造成为成都代表性青年潮流、时尚艺术的集源地和发声地;将北街改造成为沉浸式美食文化主题街区;将3号楼改造成为艺术潮流集盒,以及对记忆长廊、园区灯光氛围营造、新游客服务中心等进行整体提升;随着去年中央大道被整治完成,整个20万平方米产业园区将呈现出全新的形象和风貌。
成都向东,热腾的东郊“正火”,人来人往的东郊记忆“正火” ……
文/赵霞 王雅妮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