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8日,由教育部体卫艺司指导,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教育局、成华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长江经济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区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11个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中小学校校长代表,以及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代表300余人齐聚成华,共同聚焦持续创新、优化、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搭建平台
持续关注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走进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儿园、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观摩调研近视防控工作。电子科大附小党委书记康永邦在与会代表到校参观时介绍:“目前全校总共有52名体育教师,5个校区共配备了829张乒乓球桌等,这些都能够充分保证学生每天锻炼(含课间活动)3个小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学校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将艺术教育与近视防控有机结合,并针对青少年用眼护眼推出了一系列护眼‘小妙招’。”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校长贺霓表示,学校为每个孩子定制了专属的视力卡片,方便他们随时掌控视力的变化,设置了开放式的爱眼屋,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近视眼迷糊的世界;在教学楼每层楼配备了有趣的“眺望窗”,培养他们形成主动远眺的习惯。此外,学校还为低学段孩子配备了专业的坐姿提示仪,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读写姿势,全方位助力每一位孩子养成正确爱眼护眼的习惯。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大会上,与会单位还共同发起成立了“长江经济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此举将有利于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的浓厚氛围。
爱眼护眼
成华成功经验获嘉宾点赞
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要100%达标、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严禁给学生留使用电子产品的家庭作业……作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及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成华区作了关于近视防控工作的经验分享,其中提出的“四个三”方案获得与会代表纷纷点赞,即突出政府主导,构建“战略+战术+行动”三级防控体系;突出多方协作,织密“学校+家庭+社会”三重防控网络;突出联防联控,擦亮“教卫+教体+教科”三张防控名片;突出综合施策,强化“预检+预警+预防”三项防控机制。
“我们首先明确了防控近视工作的重要地位。”谈到成华近年来近视防控工作的探索,区教育局局长杜坤扬介绍,成华区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甚至把近视防控工作纳入了“党代会报告”和“教育强区”建设及“全民健康促进”重点工程。此外,成华还明确了防控近视工作的主要支撑,印发了《成华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区域近视防控“九个一目标”和“九大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给予足额资金保障。
据了解,为让防控近视工作更好地惠及儿童青少年,成华还坚持每年制定近视防控工作要点,研制教育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五张清单”,实施定目标、定项目、定内容、定责任、定时限的“五定”机制,有效确保了防控近视工作真正让儿童青少年受益。 文/胡园春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