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广大群众实践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及思想情感的体现。近日,我区公布了2023年区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3-10/31/007959.html

等待处理…

新增8项!成华区2023年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公布

2023/10/31   点击量:35208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广大群众实践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及思想情感的体现。近日,我区公布了2023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客家漆器传统制作技艺、钢管厂五区串串传统制作技艺、四川盖碗茶文化、竹刻技艺、清水拓技艺、客家姜汁鸡制作技艺、枝林轩卤水肺片传统制作技艺、保和白果炖鸡传统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上榜。

实用性与装饰性并重

客家漆器已传承至第五代

客家漆器拥有独特的造型、古拙的纹饰图案和绚烂的色彩,是民族工艺品中的艺术精品。目前,客家漆器传统制作技艺传承集中在成都,经过120多年的家族传承,始终保持着活态传承的方式。

客家漆器传统制作技艺第一代传承人袁定盛祖上为客家人,明末清初时由广东梅州迁移至成都,现定居在龙潭街道。他的祖父辈们都是木匠,后来学会了漆器的制作,这项技艺便在家族中世世代代传习下来。

“经过发展,客家漆器的类型也从原来的家具漆器发展到以实用为主的生活器具漆器。”据客家漆器第四代传承人袁德龙介绍,客家漆器以木、竹篾、麻布等为胎骨,选用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涂抹在外表,制成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制作过程需经过选材、制胎、吃漆、打磨、批灰、上漆、装饰、揩青、抛光等工序。客家漆器在发展中吸取了传统制器工艺和文化,实用性、装饰性并重,发展为独具一格的漆器,目前该技艺已传承至第五代。

“老味道”开拓“新市场”

钢管厂五区串串配方传承百年

串串香是四川地区特色美食之一,它将蔬菜、肉类穿成串,放进滚烫的底料锅中煮熟后蘸上酱料食用。在众多串串香店中,钢管厂五区串串因具有成渝火锅特性而闻名。

据了解,钢管厂五区串串传统制作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第一代传承人顾天金在江边劳动,对船工煮饭的方法加以改进,形成串串香的雏形。经过几代顾家人的传承,这一美味被更多人所喜爱,并开拓了广阔的市场。2016年,钢管厂五区串串总店搬至新华公园后门,并申请注册了商标。目前由第五代主要传承人魏贵明进行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钢管厂五区串串传统制作技艺已传承上百年,其独家配方是根本,通过选料、原料预制、制作底料、制备菜品、涮煮等流程制作而成,具有麻辣鲜香、辣而不燥、口齿留香等特点,多年来深受广大食客喜爱。这种独特的饮食方式既承载了火锅情怀,更展示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风格特点。

茶文化传承体验基地落户成华

为四川盖碗茶文化搭建优质平台

盖碗茶源自中国西南地区,其独特之处在于茶具选用和冲泡方式。“盖碗杯”分为茶盖、茶托、茶碗三部分,也称“天、地、人”“精、气、神”,在川茶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盖碗茶艺精神和文化。将茶叶放入茶碗中,用热水冲泡,盖好茶盖使茶叶充分浸润,而后饮用,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茶文化的韵味,也体现了成都人的悠闲与自得。

“四川盖碗茶文化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茶禅一味’被视为茶道的最高境界,这跟我们成华区还有着很大关系。”据四川盖碗茶文化项目传承人曾明芳介绍,成华区是四川盖碗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相传宋代年间,昭觉寺住持圆悟克勤禅师以禅宗的智慧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提出了“茶禅一味”。“‘吃茶’是天生乐呵的成都人对自己‘大生活’限定中必不可少的‘小清闲’。全市茶楼茶馆最多时有3.8万余家,因此成都号称‘茶馆之都’。”曾明芳说。

据悉,在成华区政府支持下,成都市茶业工会茶文化传承体验基地近日在白莲池街道挂牌,该基地毗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设有茶艺实训室、茶文化体验场地等空间,接下来这里将陆续举办各类茶文化活动,为四川盖碗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优质平台。

文/赵霞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