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居民张某与楼上邻居齐某一家因噪音问题发生口角,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住在该社区的老党员程进得知后,迅速对双方进行劝导,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在该社区,程进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程和合事”老党员工作室吸纳的多名“热心肠”,组成了专门处理居民之间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组织。
“小程和合事”老党员工作室不仅是当前人民调解落地基层促进社区和谐的直观体现,也是社区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还是我区推进社区实施“分诊调解”模式,实现人民调解工作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据悉,为了实现“矛盾不出社区”,区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分诊调解”模式,引入实施“四诊四调”分层过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助推社会治理高效能,守护群众生活高品质。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作为推动城市更新的典范,不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扎实建好人民调解队伍,持续保障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树立了基层“矛盾不上交”的和谐榜样,让老社区呈现出了新“枫”景。除了“小程和合事”老党员工作室,社区还打造了“疏心姐妹调解室”“仙姐调解室”等一批个性化调解工作室,一个个小工作室对促进社区和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基层矛盾纠纷大多以邻里纠纷、家庭纠纷为主,群众身边的事群众调处,能有效防止矛盾被激化、扩散,对提升纠纷化解率有极大帮助。”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充分化解居民矛盾纠纷,我区引入实施“四诊四调”分层过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即“出门巡诊、随手调”,简单纠纷通过党小组、网格员、楼栋长在楼栋、院落随时随地化解;“坐堂接诊、及时调”,一般纠纷通过社区调委会、律师、心理咨询师、民警、法官、“五老乡贤”等多方调解力量将矛盾化解在社区;“专业问诊、呼叫调”,复杂纠纷通过街道呼叫、部门报到,合力将矛盾化解在街道;“多方会诊、综合调”,疑难纠纷通过区领导召集专家、学者、金牌调解员、特邀律师等综合力量将矛盾化解在区内。
去年,我区一居民吕某在工地作业时不慎受伤,被送至医院治疗。随着身体逐步恢复,他因后续治疗等费用的赔付与劳务公司产生了纠纷。在护理人员陪同下,吕某来到街道司法所申请调解。经司法所、应急办、社区律师多次实地走访调查,在与双方当事人分别联系沟通且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司法所与应急办组织双方调解,但第一次调解双方未达成一致;第二次调解时,经调解员耐心沟通,律师紧密配合参与并提供相应法律服务,当事双方最终自愿达成一致协议。
据悉,通过全方位矛盾调处框架的构建,区司法局把矛盾纠纷“分诊细化”,更好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需要,形成了与社区发展治理相匹配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文/毛艺宏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