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童年是鲜花,是云朵,是肆意流淌的小溪,是灵动烂漫的微风,也是甜蜜美味的西瓜、汽水、冰淇淋……在这绿草如茵、鲜花烂漫的日子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3-06/02/007666.html

等待处理…

“六一”儿童节 成华小朋友这样过

2023/6/2   点击量:27376

童年是鲜花,是云朵,是肆意流淌的小溪,是灵动烂漫的微风,也是甜蜜美味的西瓜、汽水、冰淇淋……在这绿草如茵、鲜花烂漫的日子里,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如约而至,全区各部门、各街道社区、各学校(幼儿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六一”活动,让每个小朋友眼中的世界都因此而变得更加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今天,让我们走进小朋友的童年世界,一起感受纯真的美好。

600余名成华“红领巾”

凤凰山球场为蓉城队助威呐喊

在绿茵场上自由奔跑、挥洒汗水,体验运动带来酣畅淋漓的乐趣,无疑是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好方式。在儿童节来临之际,区少工委、区教育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方联动组织全区600余名少先队员前往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成都小雷锋 文明迎大运”的文明观赛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到现场为主队成都蓉城队加油助威。比赛前,600余名成华“红领巾”组成的“红领巾加油站”方阵高唱着《童心向党 爱在中国》《我和2023有个约》等歌曲,并随着旋律欢快地跳舞,为成都蓉城队鼓舞士气;比赛中,“红领巾”们手持小国旗,带队老师则不遗余力地挥舞着巨幅少先队队旗,大家与现场近4万名蓉城球迷一齐高呼“蓉城队,雄起!”……最终,成都蓉城队在比赛中成功击败对手,取得胜利。

“作为学校足球队的一员,能在现场观看成都蓉城队的比赛,我真的很激动,也鼓舞了我的信心,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足球水平,带领校队变得更加强大。”双林小学学生张钧皓兴奋地说。双林小学带队老师赵旻川也表示,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现场观赛,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大家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六一”儿童节,也能激励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足球训练中保持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孩子们有序入座、谦让互助、文明观赛,激情欢呼而不失理智,畅快喝彩而不失礼仪。退场时也不忘带走身边的垃圾,一起维护看台的清洁卫生。”区委宣传部文明创建与志愿服务科负责人周晓冬表示,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展现了我区新时代文明少年的精神风貌,也与现场广大球迷共同营造了文明有序、热情好客的成都赛场氛围。

近百名小朋友走进军营

悄悄种下“参军入伍梦”

6月1日,区体育舞蹈协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1307部队联合举行了“迎大运·庆六一·童心向军梦·欢乐在军营”——2023年“军地一家亲”系列活动。我区近百名小朋友走进军营,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儿童节。

活动中,部队官兵为孩子们带来了格斗术和捕俘刀表演,一招一式尽显军人本色,配以响亮的口号,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军人的飒爽英姿,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

在观看完精彩演示后,孩子们为广大官兵献上红领巾,表达对军人的无限热爱和崇敬之情。

活动中,孩子们还走进官兵宿舍,零距离参观了官兵的内务整理,聆听官兵讲述军营故事、了解军人精神、学习国防知识。在场的孩子们无不化身为“小迷弟”“小迷妹”,一个个“参军入伍梦”悄然在心中扎根。

“选择在儿童节当天开展这次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我们还希望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拥军爱国的热情,让国防教育深入童心。”活动组织者、区体育舞蹈协会负责人胡桂芳表示。

100个家庭共度“公益+”儿童节

化身熊猫志愿者传递和睦友善

熊猫志愿者、熊猫露营、熊猫画展、熊猫集市、熊猫文艺……近日,2023熊猫村露营儿童节暨首届大熊猫艺术节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旁的“熊猫村”白莲池街道狮子社区举行,100个亲子家庭过了一个“公益+”的“六一”儿童节。

活动中,亲子家庭熊猫志愿者面向游客开展文明旅游倡导、志愿服务、云养大熊猫公益计划宣传等,让更多游客体验天府之国的友善文明,提升大家的旅游体验感与获得感。与此同时,大草坪上还设置了多个亲子互动体验区,让亲子家庭体验参与了一场儿童节文化和美食大餐——在熊猫舞台区,社区小朋友和大学生志愿者们共同表演了《客在熊猫村》儿童舞台剧等自编自演节目;在熊猫集市区,大家义卖义买熊猫针织文创产品、绘本等各类闲置物品;在熊猫画展区,2023熊猫村露营儿童节暨首届大熊猫艺术节展示了40幅全国各地青少年手绘的画作;在熊猫露营和游戏区,亲子家庭享受着节日氛围中的亲子高质量陪伴时光、挑战指压板跳绳等趣味游戏……

“我很高兴今天能当一名熊猫志愿者,这次活动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让我交到了很多新朋友,而且还了解了‘熊猫村’的历史。”来自熊猫路小学的朱玉城小朋友在活动后开心地表示,自己提前过了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熊猫村’狮子社区地处成都熊猫旅游国际度假区核心区,紧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成都重要的城市窗口社区之一。”狮子社区党委书记彭海英表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爱成都·迎大运”的背景下,此次活动传递出和睦友善、文明进步的城市形象,在综合社会实践中吸引了更多公众关注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意识。

小学生变身“大法官”

沉浸式体验庭审现场

“现在开庭!”随着“小审判长”敲响法槌,一场特殊的“模拟法庭”活动拉开序幕。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区法院组织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将学生们请进法院,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来自成都市海滨小学的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了这堂“模拟法庭”,零距离感受了庭审现场。

活动现场,刑庭法官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法庭的各项布置、案件的审理流程和法庭纪律,海滨小学的师生们对案件审理流程进行了彩排。庭审中,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等角色,按照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当庭宣判等流程对案件进行了认真“审理”。庭审后,刑庭副庭长蒲黎还对“模拟法庭”中各个角色的表现进行点评,与小学生们积极互动,引导他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

活动结束后,参加“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亲自参与案件的审理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审判工作的严肃性,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里要遵守校规校纪,在日常生活中要知法守法。

客家“六一”生活节

了解客家风俗传承客家文化

日前,一场特殊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在龙潭街道龙祥社区展开——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龙祥社区携手成都市第二十五幼儿园爱博分园,围绕“了解客家风俗·玩转客家生活·体验客家游戏·传承客家文化”,举行龙腾里客家“六一”生活节暨客家农耕研学院启动仪式。

据龙祥社区党委书记何明春介绍,龙祥社区为我区涉农客家人集中居住社区,客家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在本次“六一”生活节中,社区与成都市第二十五幼儿园签订了“社园共建客家农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将聘请包括幼儿园、社区种植能人在内的7名老师作为首批客家农耕导师,为传承客家农耕文化、开展劳动教育打下基础。

活动现场,荷叶、竹竿、竹编等客家农耕元素构成的农耕生动场景吸引了到场孩子们的目光。随后,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孩子们在各个活动项目中玩得十分开心——探客家,大家一起探寻客家传统文化技艺,如客家扎染、玉米片编制、布艺敲染、客家编制等的技巧和魅力;话客家,孩子们现学客家话、客家童谣表演等;玩客家,包括一系列客家传统儿童游戏,如种子套圈圈、迷你农家乐、打野鸭等;食客家,现场品尝擂茶、客家冰粉等客家传统美食……

“作为客家人,我们小时候能体验到的客家生活场景已经逐渐消失,能在儿童节带着孩子们来沉浸式感受一番客家文化,让他们能记住乡愁,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带领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爸爸妈妈们纷纷表示。

少年壮志永逐梦

各学校多种形式庆“六一”

加入少先队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成长。每年“六一”儿童节,许多学校都会集中开展入队仪式,意味着又一批“红领巾”的诞生。在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成都市龙潭小学校、成都市海滨小学校、成都市站东小学校……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新一批少先队员入队啦!他们从层层选拨中脱颖而出,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新少先队员,站在队旗下,新队员们用庄严的誓词表达:强国一代有我在!

为激励全体同学奋发有为、不断进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成都市培华小学校、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校等学校,举行了隆重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表彰仪式。一张张鲜艳的奖状既是期许和鼓励,也是学校对孩子们深深的祝愿。其中,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以“‘剧’焦中外,童年有戏”为主题,开展了庆祝“六一”暨校园艺术节活动;成都石室初中华青学校以“红色火炬燃梦想 融美青苗谱华章”为主题举行艺术节展演活动;成都市建设路小学开展2023年校园艺术节展演暨“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成都市石室小学开展“童心飞扬,放飞梦想”庆“六一”活动,孩子们用歌声、舞姿、才艺、京剧等多种形式欢度儿童节……在自己的节日里,成华校园的孩子们不仅享受着快乐与喜悦,还站上了担当绝对主角的舞台,展示精彩与魅力。

此外,不少学校还举办了内容丰富的趣味游戏活动,如成都市双林小学以“九宫格连连闯 馨娃乐翻天”为主题,采取“九宫格”游戏大闯关方式,注入“馨”课程元素,游戏分为三大类,包含了九种闯关游戏;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展“多彩童年 童心向党”操场展演活动,涵盖街头才艺秀、科技作品展、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书画作品展、工作坊展、体育游园六大项目20个活动。

文/图 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组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