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那么网格工作就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平凡又琐碎的网格工作中,无数网格员用无怨无悔的付出守护辖区万家灯火,努力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放心、安心、暖心。
2021年底,我区居民王以周成为万年场街道槐树店社区的一名网格员。看望辖区独居老人、调解邻里商户纠纷、清理院落垃圾杂物……两年来,“时刻在岗”“尽职尽责”的标签一直伴随着他,辖区居民亲切地称他为“一周哥”。
一笔一本记录社情民意
为民服务随叫随到
平头、圆脸、不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初见“一周哥”,是在电建二公司宿舍7栋的李奶奶家。“他每个星期都会来看我,问问我的身体情况和家中所需,让我感到很温暖。”年过九旬的空巢老人李奶奶,前些年腿部动过手术,日常出行需要依靠轮椅。在一次例行走访中,王以周了解到李奶奶的特殊情况后,立刻记录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自此隔三岔五上门看望。
“他不仅来看我,还经常送饭菜过来,很贴心。”李奶奶表示,由于一个人在家行动不方便,做饭是个问题,有时也懒得动手做,随便吃点点心打发。王以周了解后,经常会带着从家里打包好的饭菜送到李奶奶家中,并叮嘱她按时吃饭,还贴心地留下电话号码,拍着胸脯保证“随叫随到”。
一支笔,一个本子,记录社情民意。自成为网格员的那天起,王以周就为自己定下了“多走多转、多听多记、多问多看、多学多想”的“八个多”工作准则。两年来,王以周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携带笔记本去居民家中聊聊家常、问问生活情况,将了解到的问题汇集成“服务清单”,以便后续随时解决、处理。他还组建了自己所负责网格的微信联络群,全力打通居民群众反映诉求的“最后一公里”。采访过程中,他的手机微信提示音总是不断响起,他说:“大家找我是信任我,总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况且能给居民提供帮助、解决难题,我自己也觉得这份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王以周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在社区工作还不到一年半,但收获了许多来自居民的肯定和温暖。
人熟地熟情况熟
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安心
为大力弘扬文明之风,“一周哥”长期坚持走街串巷,主动“变身”社区劝导员、社区“美容师”等多个身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各种文明实践活动,助推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净化、美化。
“小区路面发现一块区域积水,需立即修复。”“您好,这个地方是不能停车的,麻烦挪一下。”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连日来,王以周每天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持续加强网格内的日常巡查力度。随时发现并整改各类不文明现象,这也炼就了他一双甄别不文明行为的“火眼金睛”,如今辖区内的不文明现象基本杜绝。
此外,为营造更加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他化身社区“美容师”,发挥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对辖区各院落内外的环境进行清理,劳动过程中还不忘向过往居民积极宣传人人爱文明、人人讲文明的重要意义,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认同。“虽然日常工作范围就集中在这一片小天地,但每天做的事都很有意义。”王以周说。
“作为一名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王以周用初心践行使命,实实在在地以真心服务辖区群众,让居民既放心又安心、既舒心又暖心。”槐树店社区党委书记王芳表示,“一周哥”是社区多年来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一周哥”出现,让整个社区环境愈发文明、和谐、友爱。 文/刘明汶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