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可以做些什么?离家100米就有学校、出门转弯就有绿道公园,步行几分钟就到社区文化中心和运动角……如今,成华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不仅有学校、卫生服务中心、购物中心等生活刚需配套,还有咖啡店、电影院、健身房等娱乐休闲设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和居民生活方式逐渐转变,社区居民对于生活便利化、服务一体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起了居民在购物、服务、医疗、餐饮、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近年来,成华奋力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商业网点2000余个,精准补建便民设施和培育便民新业态,着力夯实市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目前,已打造出杉板桥社区、和美社区两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点位,试点社区数量居全市第一。
打造多元文化体验场景
基本需求“圈”里满足
早上七点半,家住杉板桥社区保利康桥小区的张军和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沙河城市公园晨练。“太方便了,出门步行8分钟就到公园!我每天来晨练,因为这里的环境打造得很好,沿着沙河慢跑非常舒适。”张军告诉记者,除了沙河城市公园,附近还有杉板桥公园、方家河公园,运动角、微绿地随处可见,让他和邻居感觉生活很舒心。
在不远处的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小型图书馆、咖啡馆、幼儿托育中心等一应俱全,23岁的刘丹是这里的常客。“今年要备战考研,所以我经常来这里学习。在大家的观念里,好像只有老年人才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业务,但其实这里现在打造得像书店一样,非常适合年轻人来学习。学习结束后,我还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对面的商场吃饭、逛街,这里的潮流店、网红店挺多,购物特别方便。”
据介绍,杉板桥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建设,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辐射全社区居民,让发展与治理同频共振。社区不仅有龙湖滨江天街、万科天荟城市广场、招商花园城三大商业综合体,还落地了雷迪波尔全国旗舰店、韩国Zoolung室内动物园、文轩Books等西南和成都首店,引入岘港·越南料理、花里·和食日本料理等国际美食品牌,丰富多元消费场景;吸引新山书屋、MAO—Live House、大喜时代国际剧院等新兴文创消费业态入住辖区,为居民提供多元文化体验场景。截至目前,社区已开展各类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2万人次。
“社区是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公共服务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能显著提升各项服务的便利度,还能促进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和均等化,助推高品质生活的实现。”杉板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崔梅娟表示,下一步,社区将根据居民的需求,积极对接成都爱乐童声合唱团、金熊猫艺术大奖的设计师、成都京剧研究院等专业团队,开展政策宣讲类、文化文艺类、科学普及类、法律服务类、卫生环保类等各项活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打造“一园六中心”
更好惠及百姓生活
家住和美社区隆鑫印象东方的王耀天是一名“90后”,每逢周末他都会和女朋友到和美公园晒晒太阳,再去凯德广场看场电影。有时他们还会找一家有氛围感的咖啡厅,叫上三五好友一起聊天叙旧。他告诉记者:“遇到休息日,我们基本就在社区活动,这里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运动场馆、商超、公园,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市中心了。”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如涟漪般扩散,串联起居民的幸福生活。和美社区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了以和美公园、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综治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凯德商业中心为核心的“一园六中心”的综合服务设施,多维度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社区居民营造出便捷的生活氛围,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了社区居民的“幸福圈”。
记者在走访和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时,一场公益瑜伽课正在开展,冥想、静坐、拉伸……居民们正跟随瑜伽老师的指令缓缓舒展身躯,48岁的社区居民杜雨便是其中一员。“多亏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让我第一次接触到瑜伽课,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还有很多公益课程可以上,比如舞蹈、走秀,以后每天的生活就充实了!”上完瑜伽课,杜雨还会在回家路上去蓝光锦绣农贸市场买菜,“回家路上就顺便把菜买了,再去旁边的超市买日常用品和交水电费,太方便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美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中,注重探索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借助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上线了“云导览”系统,以和美社区微信公众号“和美潮生活”为载体,采用“数字地图+有声讲解+便民导览”的形式,形成社区场景地图和资源地图,叠加生活服务资源,将各项便捷服务向楼栋、向家庭延伸。
得益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像杜雨这样的普通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有了更切身的体验。她笑着跟记者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百姓‘圈’出了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我相信,今后更多美好生活新愿景,都会在这个‘圈’里实现。” 文/图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