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找‘红色微格’!”如今,这句话成了万年场居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而这也是万年场街道积极推进“微网实格”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万年场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共治共享、共创美好生活”为抓手,力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扎实推进“微网实格”治理工作,打造出以双福路社区为代表的“‘红色微格’凝一心 ‘四微载体’润万家”的网格治理品牌,助力辖区实现“治理一张网、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
“红色微格”循环起来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楼上宠物吵闹,楼下邻居“受罪”。几周前,家住万年场街道华润六期的居民王婆婆就遭遇了这样的闹心事,为避免邻里关系闹僵,王婆婆并没有选择上门“投诉”,而是来到小区的“荣武警官工作室”求助。作为万年场街道双福路社区总网格党委副书记的荣武警官在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络微网格员上门向居民耐心讲解如何文明养犬。经过调解,邻居向王婆婆致歉并承诺今后一定文明养犬,成功化解邻里矛盾。
据介绍,该小区物业在入住初期平均每天接到群众诉求50余项,自“微网实格”工作开展以来,依托小区“红色港湾”阵地,社区联合华润物业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有机联动,社会单位、居民代表、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红色微格”模式,群众诉求得到有效化解。
“以前,居民们有诉求,都是找物业、社区,而现在只需要找微网格员就能解决问题。”据双福路社区党委书记何红飙介绍,目前该小区共设立12个微网格,微网格长均为党员,物业中心党小组6名在职党员均担任微网格员、党小组长,现已形成党员争先、推动治理的小区红色微网格治理体系。
此外,该小区在“红色微格”治理上充分发挥“自循环”功能,倡导党员微网格长带头、党员微网格员发动、居民群众响应的互联互动,在小区居民的共同讨论下制定议事流程,微网格员发现问题及需求后按分级分类匹配对应解决路径,及时高效地回应居民。“同时,我们还致力让居民自发走进微格、了解微格、服务微格,从居民、租户、志愿者、物业等不同角度共同形成居民公约,初步建立‘有事我来帮,有难我来解’的红色微网格治理基础。”何红飙表示,“红色微格”建立起了社区与物业的联动机制,双方定期在“红色港湾”阵地讨论社区治理事宜,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居民诉求,省去了居民在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来回奔波的时间,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四微载体”驱动治理
为微网实格开出良方
家住双福路社区的68岁老党员张阿姨自退休以后,又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小区微网格员。她每月都会定期穿上红背心,和街道、社区及物业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巡逻检查,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润街的油烟味有点浓,建议商家增加二次油烟净化器”“小区外围的马路上车辆总是乱停乱放,建议加强路面整治”……平日里,张阿姨将自己巡逻观察到的、群众反映的诉求都及时通过网格机制进行了反馈。据了解,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微网格员在辖区专属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并现场进行“马路办公”,该社区诸如油烟扰民、占道经营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除了加强发展红色微网格员队伍,双福路社区还积极打造“四微润万家”网格治理品牌,通过党建引领,构筑精细管理“微体系”;资源紧扣,撬动产业社区“微力量”;智慧支撑,完善上下贯通“微智能”;多元参与,激活社区全域“微治理”。
“社会治理不能只依靠单独的部门或群众自身,我们通过‘红色微格’凝聚人心,通过‘四微’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真正实现了居民、物业、社区、社会组织、商居联盟多元参与,让小区氛围更加和谐,小区生活更有温度。”据万年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微网实格”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党员群众加入到微网格员队伍中,他们持续助力辖区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平安环境的建设,不断提升万年场辖区风貌,让社区邻里更加文明和谐、人居环境更加平安稳定。 文/刘明汶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