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俗语中,“半罐水”是指一个人学艺不精,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又喜欢显摆。用一个文雅的词对应,叫一知半解。
多年前有一个漆匠,手艺了得,收的徒弟却不太认真,技术还没学到家就想自立门户闯天下。一天,他接了一个活儿,给一个祠堂刷油漆,由于工作量大,得和另一户漆匠分包。这户漆匠有些看不惯这徒弟平时的作派,就想在工作中对其略加刁难,便抢先在门柱雕好的牛腿上画了五彩,这意味着徒弟必须在另一侧柱子的牛腿上画上完全相同的五彩。而不同的漆匠有不同的漆色配方,就算调配同样的颜色也会出现色差。徒弟一下子没辙了,只得向师父求救。师父赶来一看就看出了门道,却也不急,只是嘱人把一扇祠堂的门拆下来,画上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到了第二天,另一户漆匠一看,知道遇上了高人,因为另一扇门上也画不出一模一样的门神,只得主动相商,一边负责画牛腿,一边负责画门神,色差问题迎刃而解。被解了围的徒弟赶紧向师父认错,连称自己就是那工夫不到位的“半罐水”。
“半罐水”不仅是民间俗语,有时候也是一把戒尺,让人反省,催人励志。最经典的一个启示是,面对桌上的半罐水,悲观的人说“只有半罐”,达观的人却说“还有半罐”,一字之差凸显不同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在顺境或逆境时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
生活中,也有“半罐水”的感人故事。有一年8月份,许多地方遭遇了洪灾,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洪水淹没了县城,高楼下面一片泽国。这一天,一个求救电话打到了社区,社区又把电话转到小区物业,物业把电话打给一户业主,这户业主放下电话就敲开了邻居的门,并送上了家里仅存的半罐水。原来邻居是一对老人,因为对洪水来袭没有提防,在停电停水前没有任何贮备,不但手机没电,生活用水也早已告罄。老人在外地的子女只得向社区求救,通过电话接力,成功让这对老人得到了邻居那堪比甘霖的半罐水。
求知路上,不当“半罐水”;人生路上,“半罐水”也不乏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