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雨,不再像夏日那样淅沥,变得温婉起来。城市、花草、山峦都氤氲在薄薄的雨雾里,走在路上,不知不觉,便湿了头发。在湿漉漉的秋雨里,我眺望着故乡的方向,想起了那些和母亲上山捡松毛菌的旧日时光。
旧时,一进入秋冬季节,我便日日期盼下雨。因为雨会让破败的乡村变成云雾缭绕的仙境,山丘若隐若现、红砖青瓦清秀亮眼、蜗牛在藤蔓上攀爬、炊烟也成了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雨雾会打湿松毛,催熟松毛下的小野菌。
清晨,天刚亮,我便催促着母亲赶紧喂猪,然后去山里捡菌子。清晨的山野是极其有趣的,蒲公英微张着嘴巴打哈欠,紫花地丁躲在桦树下小憩,野兔追着松果玩游戏……母亲眼尖,一眼就能找到小野菌藏身的地方。她用镰刀掀开一丛松树下的蕨叶,一家族的小野菌暴露在我们的视野里,高的、矮的、盛开的、含苞的、垂暮的等等,各有姿色。
母亲俯下身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伞柄,轻轻一扭,将菌子从地面剥落出来,小心翼翼地拂开松毛,轻手轻脚地放进竹篮里。我也学着母亲的模样,弯腰将一朵小菌子捡起来放在手心。菌子像一把迷你的小雨伞,褐色的柄,绸缎似的伞面,内衬还镶了一圈铜绿色丝瓤,精致又可爱。
一整个清晨,我们都提着篮子,在山野里捡野菌。待到雨雾退散,日光隐现,我们的竹篮已经装得满满当当了。回到家,母亲用清水将野菌淘洗干净,然后放入锅里,加少许花生油、姜蒜、葱结等,焯上几分钟。
随着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沸腾,小野菌的颜色也从褐黄变成了亮紫,十分好看。这个时候,母亲便将小野菌从锅中捞出来,晾在筲箕里,再重新烧锅,热锅热油,下姜蒜,爆出香味儿,放入野菌,翻炒一会儿,再加入蒜苗,以及盐巴、味精、辣椒等调料,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一道蒜苗炒野菌就这样上桌了。在冬日明晃晃的日光里,我们一家三口,用热水泡冷饭,就着一盘热气腾腾的蒜苗炒野菌吃得喷香。母亲说:“剩下的野菌,用来炖鸡吃吧!”我和父亲举双手赞成!
如今,所有的热烈的记忆都成了旧时光,曾经的寻常,今日已是最美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