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想打网约车不会注册……这样的场景让很多老年人很闹心。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与生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12/16/007244.html

等待处理…

八旬老人为同龄人量身定制“手机指南”

让“银发一族”玩转智慧生活

2022/12/16   点击量:13343

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想打网约车不会注册……这样的场景让很多老年人很闹心。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与生活深度融合,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电子产品。为引导和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共享数字时代的美好生活,家住府青路街道文德社区的80岁老人苏超前编写了一份长达23页的“手机指南”——《智能手机日常应用》,涵盖了微信的下载、网上挂号等近70项手机应用的使用步骤,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慧生活。

编写超2万字“手机指南”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几年前,苏超前就通过自学的方式熟练地掌握了智能手机的各项操作,社区不少老年居民时常向他寻求帮助。“如何视频聊天、怎么下载软件、误删的照片如何复原……面对大家提出的疑问,我也尝试通过线下手把手的教学帮助居民朋友,但不少人回到家中就忘记了操作流程。我还想过购买相关书籍送给他们,但大家的学习情况也不太理想。”苏超前告诉记者,为了让老年朋友顺应潮流、跟上时代步伐,自己决心为同龄人量身定制一份专属的智能手机使用指南。

在编写过程中,为了让读者能在家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苏超前在编写方式、选题方向、语言表达等方面不断调整、优化,经过两个多月的埋头苦干,今年10月,一部长达23页、超2万字的《智能手机日常应用》诞生,从安装微信到网上挂号,该手册涵盖了近70项智能手机应用的使用步骤。截至目前,已在辖区各社区、医院等场所免费发放了2000本,受到辖区老年居民的一致好评。

“指南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智能手机的操作步骤,还是日常维护的小知识,都讲得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学习。”家住怡福社区的70岁老人杨培权捧着指南连连称赞,并表示希望这本《智能手机日常应用》还能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不断增添新内容,消除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科技障碍。

创建社区“老年大学”

投身公益教育十余载

记者了解到,《智能手机日常应用》只是苏超前多年来为居民作贡献的一个缩影。苏超前是电子厂的一位退休工程师,电脑刚普及的初期,他就免费教老年人使用电脑,并于2007年创办了社区“老年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初300人左右的“老年大学”现已发展为超4000名学员、3所分校、50余名教师的府青路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培训项目也从单一的电脑培训拓展至包含声乐、舞蹈、国画在内的60多类课程。

“当年条件艰苦,社区不开会时,我们就用会议室来上课。”苏超前回忆,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自己曾到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邀请专业老师为群众授课。“当年苏大爷往我办公室一跑就是五六趟,十分让人感动。”华西中学的计算机老师余学蓉回忆道,当年苏超前风里来雨里去,为社区居民寻找合适的授课老师,他不辞辛劳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自己。

“苏大爷是我的电脑启蒙老师”“他退休后一直从事社区公益教育”“他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十多年来,在府青路街道提起“苏超前”三个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的事迹表示肯定和赞许,他先后荣获过“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等多个荣誉。

“我所做的这些公益教育活动,不过是在我的暮年为社会增添一份薄力。”如今,年满80岁的他仍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在社区教育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刘明汶

上篇:“最美金角银边”候选名单出炉成华4个点位入围
下篇:我区55个社区被认定为四川省绿色社区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