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既是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必备设施,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开展公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改善公厕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完成170座公权公厕,基本实现“布局科学、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厕所革命”目标。
人性化设计满足市民需求
科技助力解决“方便”难题
在仙韵二路旁,一座距离街道仅10米的公厕受到了不少出租车司机“青睐”。据介绍,该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为2:3,充分体现了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设计原则,在合理利用空间的同时,还有效缓解了女性居民的如厕难题。
“在建造设计时,我们科学合理地提高了女性厕位比例,并增设了第三卫生间,配置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便民设施。”据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新建一座公厕,从选址设计到开展施工都需要紧密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城乡建设发展状况,既要从简洁、实用、经济的角度出发,还要满足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完成170座公权公厕,均已录入智慧城管APP和百度地图,其中93座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拿出手机搜一搜,百米内就能搞定‘方便’问题,有效解决了我日常工作的难题。”如今,有着6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再也不用担心出车期间“如厕难”的问题。
“小环境”助力“大文明”
持续提升公厕管理水平
建好公厕是基础,如何管理才是关键。据悉,为确保公厕环境长效整洁,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环卫公厕管护服务统一打包,向社会面物业公司购买高品质服务,全面实行公厕市场化管理,推动“厕所革命”纵深发展。
近日,在沙河城市公园内,公厕管理员陈亚琴戴上橡胶手套,拿起马桶刷认真清理便池。“公厕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大家使用的方便程度,随用随清是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打扫卫生,及时更换厕纸、擦手纸、洗手液也是她的工作职责,记者见到,在一旁的工具间内摆放着她常用的10种工具、5种清洁药剂和6种物料。
为从源头上杜绝“一张抹布抹到底、一把拖把拖到底”所产生的污染问题,针对公厕污染区、非污染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要求各公权公厕管理方需采用不同色彩、不同款式的工具分类开展保洁,防止污染物交叉感染;针对不同材质的设施设备,需采用相关材质的药剂进行清洁作业,最大化保障公厕环境的干净、整洁、卫生。“今后我在使用公厕时也会更加注意,做到随手冲水,厕纸入筐,共同维护整洁的公厕环境。”居民谢女士感慨道。
“简单的‘厕所革命’不仅反映着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更是与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在“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精细化服务理念下,聚焦群众迫切需求,持续提升公厕管理水平,改善公厕“小环境”,提升城市“大文明”。
文/刘明汶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