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华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总结全区残疾人事业过去五年取得的工作成就,明确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了区残联第八届主席团,推举产生了区残联第八届执行理事会。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过去五年,区残联第七届主席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团结带领全区残疾人工作者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第七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成华残疾人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残疾人事务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累计为3.9万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2848名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子女发放自强助学金,在全市率先出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办法,全区残疾人就业率达77.8%。
严格落实“普惠+特惠”
兜底保障制度
惠及残疾人11615人
五年来,我区严格落实“普惠+特惠”兜底保障制度,量身制定“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方案,惠及残疾人11615人,为102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我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残疾人寄宿制托养补贴政策,建设集残疾人托养、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融乐阳光家园’,全面提高残疾人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据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重度肢体和三、四级智力及精神残疾人全部纳入帮扶对象,寄宿托养补贴由原来700元/人/月提高到1200元/人/月,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等政策不断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为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增强其社会参与能力,区残联以区残疾人辅具适配中心、社区辅具适配服务站为平台,五年来累计为3.9万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5.3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使用康复救助资金4370万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从原来的1.2万元/人/年提高到3万元/人/年。“我们始终坚持深化精准康复服务质量,提升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全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救助服务体系,优化残疾人生活质量。”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暖心助残“鱼渔”并授
残疾儿童少年
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过去五年,全区累计为2848名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子女发放自强助学金,累计使用资金232.63万元,全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为37名残疾学生提供佩戴助听器、听力免试、延长考试时间等考试便利,保障残疾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为满足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我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办法,扶持和规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15亿元,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3170人次,链接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残疾人3000余人,全区残疾人就业率达77.8%。
今年10月,成都小笼包助聋公益服务中心成功承办了2022年残疾人秋季线上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就业求职服务。“直播当天,招聘会线上浏览量超过3万次,收到简历投递近200份。”成都小笼包助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李芳表示,借助新颖便捷的招聘方式和活动形式,能够帮助更多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融入社会,重拾自信。
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
开展全国助残日等活动355场
为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法制观念,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区残联多途径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普法宣教活动,全方位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目前,我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政务服务窗口无障碍交互系统,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站11个,安装“善听者”服务系统12套,为残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无障碍服务。
同时,为形成残健共融的社会风尚,区残联围绕残疾人重大节日,线上线下开展全国助残日、书香成都、残疾人文化周等活动355场,举办成华区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二届特奥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承接省市残疾人运动队组队参赛任务5次,打造无障碍影院和康复体育进社区示范点17个,开展健步走、桌上冰壶球等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并活跃了残疾人文化生活。
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明年建成全市首家区级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
新征程,再出发。会议提出,在未来五年,区残联将塑造“一个样板”,2023年底前建成全市首家区级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夯实“三大体系”,建设兜底保障、康复服务和就业创业“三大体系”;打造“七大亮点”,包括社区康复、辅具适配、数字适残、维权服务、无障碍社区、文体志愿和队伍治理七个方面;为残疾人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我们计划2023年试点完成为重度困难残疾人购买大病商业医疗保险,帮助有参保意愿残疾人‘应保尽保’,挂牌成立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025年底前成功树立成华区残疾人就业示范品牌;2026年前实现‘十分钟康复服务圈’区域全覆盖。”区残联党组书记唐海表示,推进新时代成华残疾人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接下来,区残联将以永不懈怠、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得硬、工作想得到、事情搞得定、问题搁得平、底线守得住”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张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