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承载着市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社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城市安。成都市成华区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10/21/006951.html

等待处理…

成华:向美而行 共享幸福新社区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2/10/21   点击量:15690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承载着市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社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城市安。

成都市成华区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典范城区,大力实施“场景营造”“示范创建”“共建共治”三大工程,着力理顺政府、社会、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的权责边界,积极搭建共治共享平台,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推动治理现代化向城市治理末梢延伸拓展。

居民参与社区规划 激活社区场景之美

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治理也面临新挑战。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之一,成华区在转型发展中面临公共服务水平与日渐增长的群众需求之间还存在落差、城市建设还不够均衡、功能配套还不够完善、环境品质还不够宜居等挑战。

为此,成华区从顶层设计入手,率先在全国构建“导师团—设计师—众创组”三级社区规划师队伍体系,以专业规划团队带动社区居民骨干和热心群众投入家园建设,持续推进社区规划工作落地落实。

“龙腾里·客家农耕幸福里”就是成华区社区规划师在社区治理应用中的一个实践。

刘虹敏是龙潭街道社区规划师队伍中的一员。她回忆,刚来到龙祥社区的时候,她按照以往经验,在这个社区策划了一个时尚、活力的改造方案。“没想到方案没有在社区居民中激起一点水花。”

刘虹敏说:“后来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社区里居住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农转非的居民,他们希望在社区发展治理中能保留以前的农耕记忆,同时又希望小区周围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安全便捷。”通过实地走访,社区规划师精准把脉居民需求,重新调整了规划方案,并且邀请了社区居民代表对规划方案提建议。来来回回修改了数十遍,规划方案最终敲定。

通过社区规划三级队伍体系合作互动,不断优化社区规划队伍体系及制度,成华区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治理主体,解决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之变,有力推动了宜居环境品质提升,塑造了城市新面貌。“成华区的社区规划制度实现了两个转变提升,一是设计理念从‘为城’到‘为人’的转变提升,二是工作理念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提升。”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教授谈小燕表示。

近年来,成华区深化实施400余个社区规划师项目,建成龙华居互助型公园生态小区等22个“微更新”项目,营造二仙桥公园婚姻登记处等“网红”场景,投用府青立交桥下运动空间等57个社区运动角。一处处美景,一张张笑脸,诉说着居民在社区的幸福生活。

示范引领优质服务 开启社区生活之美

走进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给人的感觉是时尚大气。与传统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比,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空间布局更优化、功能配置更完备、载体活动更丰富、服务提供更多元,涵盖了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一系列服务。

为了解决辖区亲子家庭的托育需求,杉板桥社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近600平方米的室内外空间,通过引进专业幼儿托育机构,以免费和低偿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亲子家庭服务。

结合辖区文艺青年多、创业者多的实际,杉板桥社区还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创业者俱乐部,为创业就业群体提供法律、管理、营销推广等多个类别的职业课程培训。党群服务中心还链接了5家高校及周边30余家企业资源,推进“政企校”联动,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领域深度合作。

“满足个人扎根社区生活、寻求提升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多层次需求,引导周围居民、产业人群与社区形成‘发展共同体’。”跳蹬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已促成200余名企业职工转变为本社区居民,吸引300余个家庭进入杉板桥“荟民”共治社群。

杉板桥社区还率先探索以“数字孪生社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成华区按照“115N”整体架构,着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融入“智慧蓉城”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体系,构建社区数据资源库,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驾驶舱。“数字孪生社区”就是其中的创新特色板块,实现了与“智慧蓉城”的融通。今年,成华区还在14个社区、13个小区探索尝试不同的智慧化手段应用,分类施策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长期以来,成华区委社治委高度重视社区的有感发展,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感受为标尺,以示范建设为牵引,以幸福生活为目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不断提品质、优空间、聚人气,引来社区服务“源头活水”,为居民创造丰富、安逸、便利的生活。

多元参与良性互动 共创社区治理之美

走进成都和美社区的首创二期院落,便能看见湖边上有艘“船”,名字叫“邻里号”。“船”内是一个崭新的居民活动室,10多位居民正围坐在一起开展手工钩花课。

首创二期很多住户是外来购房落户家庭,居民互动偏少,小区闲置空间未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此,和美社区创新推出党群“同心社”机制,打造党建引领居民小区发展治理共同体,盘活了包括“邻里号”在内的多处闲置空间。

“同心社”组织居民推选了“邻里号”红管家,组建空间运营志愿者队伍,链接附近商家资源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公益健康理疗、青少年心理咨询沙龙、幼儿绘画、手工钩花等多场活动,涵盖党建、手工、亲子沙龙、健康等类型。

这是成华区探索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共治的一个缩影。

猛追湾街道石油社区也是成华区“社企联管共治”治理模式的一个例子。占地0.15平方公里的石油社区辖区内有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等7个大型企业及宿舍区,总人口约1.1万人,共有18个居民院落。

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支持”的原则,中石油西南油气田自主投入4000余万元,对石油社区石油苑小区原有6个老旧院落进行“拆院并院”和综合整治。此外,社区还与石油系统联合组建了“440”(谐音“事事灵”)党员突击队,以石油系统有专业技能的员工为主体,实行24小时免费服务,为区域内全体居民提供抢修、咨询、投诉受理及回访等服务。

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成华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挥社区内生动力,探索社区发展治理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成华区还完善社区发展治理议事共商机制和资源整合链接机制,大力强化组织建设,推动建治互促,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商居共治平台、小区自治平台,推广“信义治理”“商居联盟”等协商自治模式,实现小区自治组织全覆盖。

赶考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成华区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持续完善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效能,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社区更加美丽宜居、社会更加富有活力、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据四川日报

上篇: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向前进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