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赋能“智慧”法治,大力营建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智慧公安、智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09/02/006800.html

等待处理…

数字赋能法治 智慧驱动监管

我区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华智慧”

2022/9/2   点击量:13898

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赋能“智慧”法治,大力营建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智能应用场景,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智慧系统建设,统筹打造区智慧治理中心、万象城智慧警务服务驿站、杉板桥数字孪生社区等示范点位,全面推动城市治理向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亲民化、便民化、为民化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智能感知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小区内是否有垃圾溢出、是否有流动摊贩出现……在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一块25平方米的高清大屏,就能对辖区1.2平方公里的各类情况“了如指掌”。据了解,为加快适应超大城市转型发展和现代治理新要求、回应市民美好生活向往、顺应数字技术融入社会运行新趋势,我区以成都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成都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为抓手,在杉板桥社区搭建“智慧蓉城·杉板桥数字孪生社区”平台,涵盖党建引领、疫情防控、态势感知、共建共治、资源地图、社区体征六大功能板块。

“其中,态势感知是平台的核心功能板块,主要围绕辖区内主街干道、东郊记忆、万科城市广场等重点区域,通过布建6000余套物联传感设备,整合400余路天网、社会视频设备,聚焦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养老关怀等领域,对社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据杉板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一旦感知异常将会实时预警,实现“技巡”替代“人巡”,“智能分析”赋能“普通监控”,有效提高社区管理事前防控、事中处置、事后追踪能力。

“以前网格员在社区开展工作主要靠‘双脚’,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后,通过视频监控和AI视觉算法就能够智能识别辖区内发生的各类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系统发出预警,社区工作人员会立即派遣网格员去实地了解情况,针对“发现得了处置不了”的难题,还会根据事件分类把信息上报城管、交警等相应部门,请相应部门派人到现场协同处置。

据统计,“态势感知”板块运行以来,已推送智能预警事件1517件,其中物联感知预警事件318件,视频感知预警事件1199件,事件处置率达91%。

数字赋能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在我们小区附近的自主终端‘扫脸’就能办成事,不用再多跑路,既方便又快捷!”近日,在猛追湾街道望平社区的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站点内,市民李先生只花了一分钟的时间,就办好了临时身份证明。记者了解到,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各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社区院落、大型商业综合体、地铁站口等人流聚集区,我区因地制宜设置了12个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站点,打造了10个“市民驿站”、1个警务驿站,建设了21个天府通终端、22个支付通终端,让更多的政务服务“全年无休”。

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网、成都市“蓉易办”等平台,我区全面提升各部门、街道“一网通办”工作能力,企业开办、税务、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依申请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聚焦线上办理税费申报、发票代开等业务,通过银联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缴纳税费,使“非接触式”办事比例达98%以上,实现办事“不见面”。

不仅如此,我区在全省创新打造的智慧政务“优信办”平台,通过建立办事主体的信用激励评估系统,让诚信主体享受自助现勘、免证照办事、不见面审批、信用停车、信用贷款等智能化场景应用,实现“信用越好、办事越易、受惠越多”,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助推诚信社会建设。该平台自2021年7月上线运行以来,通过一系列的信用激励,政务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并成功入选全国第二届政务服务软实力数字化实践典型案例。

一系列亲民、便民、为民的“智慧”政务服务“组合拳”是成华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依法行政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探索打造便民服务‘极简快办’成华样板,让办事群众就近随时办好‘一件事’,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动办理 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群众对线上智慧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足不出户、一键办理”已成为急需急盼的重要民生诉求。为此,我区围绕新型智慧服务,统筹推进智慧诊疗、智慧交通出行、智慧教育、智慧就业社保等智慧民生服务供给场景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便捷服务。据悉,通过持续做优天府市民云特色门户,成华不断完善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市民服务体系,先后累计接入服务25项,2022年上半年累计服务市民19.48万人次。

同时,我区还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梳理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事项处置清单,启动全市首个“AI+12345”智能感知系统,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以前接到市民诉求,我们要花一个多小时才能将诉求工单转派至各承办单位,有了‘AI+12345’智能感知系统后,只需要5分钟就能转派任务,方便承办单位第一时间落实市民反映的疫情防控问题和有关线索,确保疫情工单不过夜、当天诉求当天办。”据区智慧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该系统运行以来,我区初步实现科学分类、自动签派、智能回复、预警监测等功能的升级改造,智能签收率100%、智能转派率85%。

“对于市民就医、交通出行、物资供应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特殊事件,中心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共性问题集中加速办’的原则,启动紧急联系办理机制,严格落实1小时核查,不定时动态跟踪,确保相关诉求24小时内办结。”该负责人表示,区智慧治理中心始终秉承“为民、便民、利民”服务宗旨,搭建起“抗疫暖心线”,24小时不间断坚守,切实做到各类诉求“快转、快办、快结”。

文/毛艺宏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没有了
下篇:闻“汛”而动 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