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文明,不仅彰显一座城市的内在涵养,同时绘就了城市的幸福底色。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关系到群众居住环境和出行便利。8月份以来,我区全面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攻坚行动,重点改善巷道环境、集中解决脏乱差问题,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为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日前,双水碾街道政法委员张枫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在位于双水小学老校区出入口的荆顺西街存在一处道路破损问题,影响道路面貌及市民出行,张枫立即向上级进行汇报。接到通知后,街道第一时间协调区兴华生态公司组织修补,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了道路油面重新摊铺,反映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前的巷道坑坑洼洼的,排水也不好,经过改造,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了、环境也焕然一新,变化很大。”在附近住了多年的市民李青说。
“在此次整治攻坚行动中,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属地街道定期派专人对全区各背街小巷路面开展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将及时协调区级平台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修补,并制定针对性的路面养护方案。”据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压紧压实各项责任,我区实行区领导包片、牵头部门包线、辖区街道、国有平台公司包点的“三包干”巡查机制,建立点位、街巷、问题“三张清单”,形成发现、通报、整改的闭环处置流程。
“一边清理垃圾,一边对道路进行冲洗,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环境整洁。”在杉板桥南一路上,环卫工人廖晓梅正在清理绿化带中的塑料袋、枯枝落叶等积存垃圾,身旁的同事朱清芳则利用高压水枪对机动车道、人行道展开精细化冲洗,全面清理道路积尘、痰渍等残留污垢。
在环境卫生方面,区综合执法局严格按照成都市环卫清扫保洁精细化作业规则,加强对背街小巷、绿化带等区域的清扫保洁,采取“清扫+冲洗”的工作模式,确保市政道路、公众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无积尘、无污渍;针对市容秩序相关问题,该局在强化共享单车管控等领域,采用分街施策、分区管理的方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动态管理,保障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置。
截至目前,区综合执法局共发现道路设施相关问题69处,现已全部整改完成;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动态管控类问题2439处,其中立即整改2415处,限期整改24处。下一步,该局将不断强化与区级部门、属地街道(管委会)、国有平台公司的衔接联动,大力推进攻坚行动工作,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刘明汶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