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热闹喧嚣的城市“静”了下来。面对疫情,成华区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抗“疫”,有人轻伤不下“疫”线,有人就地加入志愿者队伍,有人冲在最前面贡献青春力量,还有一场场居民和医护人员间的“双向奔赴”……这些暖心的片段、温情的瞬间、一句句平实但坚定的话语,共同组成了疫情下最温暖的故事。
轻伤不下“疫”线 当好疫情防控“螺丝钉”
“各位居民,请提前打开健康码,间隔1米排队。”“老人家,您慢点,不着急,我来帮您扫码登记信息……”8月3日,在青龙街道昭青路社区核酸检测点位上,社区党委书记闵艳穿梭在队伍里,正耐心地引导居民,采样工作迅速而有序。有细心的居民留意到,闵艳的左肩上缠着纱布。
原来,就在前几日,刚开完核酸检测部署会的闵艳在返回社区途中,因意外不慎造成左侧冈上肌撕裂,医生嘱咐她要减少肩关节活动,最好卧床休息。“没事,我还可以继续,这点小伤不影响工作的。”简单处理后,闵艳立即返回了岗位。连日来,她化身防疫“多面手”, 协调物资、衔接医护人员、指导场地布置、组织社区志愿者、排查人员信息……忙碌中常常忘记自己受伤的左臂。
“我是一颗疫情防控工作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向哪里钉。”闵艳说,防疫工作争分夺秒,我们快一分钟,群众的健康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闵艳带伤坚持的身影,也被居民看在眼里,他们纷纷给闵艳和同事送来冰袋、凉糕、西瓜等解暑物资,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一线防疫人员的感谢。“看着闵书记带伤坚守在一线的模样,我们很心疼,正是这么多一线工作者的付出,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居民王女士表示。
“与时间赛跑,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社区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地方,只要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辖区居民就能安心、放心。”府青路街道八里庄社区党委书记李玉镂最近每天平均都要接打200个左右电话,虽然嗓子早已嘶哑,但语气依然坚定:“把岗位当作‘战位’,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是我和同事们的职责和使命。疫情不退,我们也绝不会退。”
7月31日,从上午8时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召开当天的工作部署会,到次日凌晨,李玉镂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部署工作安排、巡查疫情防控工作点、协调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核酸检测、总结报告当天情况……这一项项的工作,都需要她在一天的时间内完成,声音嘶哑、没空吃饭已成常态。
“要说不累是假的,但当我们投入工作中之后,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忘了身体上的疲惫,想得更多的是这一天真短,时间不够用。”李玉镂说,她相信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也是八里庄社区20多名工作人员,以及全区各条战线抗疫“战士们”的工作状态。“我相信,已经离这场战‘疫’的胜利越来越近了。”李玉镂说。
高三学生争当志愿者 为防疫贡献青春力量
7月30日上午11点半,在府青路街道桃源社区2号院,一位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36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他的短袖早已被汗水完全浸湿,随着外卖摩托驶入小巷,他快步上前接过居民点的外卖,仔细确认好收货信息后,将物品轻放在小区门口货架上对应的一格。这只是他今天的其中一项工作,十分多钟前,他刚身着防护服协助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进行当日上午的核酸检测工作。
这位青年志愿者名叫张泽韬,即将年满18岁,是华西中学高三学生,明年将参加高考。在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当天,他便赶往桃源社区2号院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疫情当前,我们年轻人就该冲在前面,多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家里人一直很支持我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志愿服务,除了锻炼自己还能帮助别人,我感到很充实。”据了解,张泽韬身边的同学有不少都参与了不同区域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大多白天当志愿者,晚上回家复习功课,合理规划时间,在做好学业的同时默默地为防疫贡献着青春力量。
张泽韬对记者说:“志愿服务工作是我前进的动力之一,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这里需要我几天,我就待几天!”
社工转为志愿者 发挥优势战疫情
24岁的陈雯婷家住府青路街道李家沱社区前锋小区,是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的一名社工。7月29日凌晨,全区加强社会面管控,她马上响应社区号召,就地转为小区抗疫志愿者。
“作为一名社工,我最能体会其中的不容易。当得知小区缺人手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帮帮他们。”
7月31日上午9点开始,政府配送的蔬菜包到达小区,陈雯婷开始核对住户信息,并组织其他志愿者一起发放蔬菜包。发完物资稍作休息,她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逐户通知大家当天做核酸检测……
在小区的各志愿服务点位,有着丰富社区工作经验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陈雯婷还将自己平常的数据统计、信息核实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与居民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传授给其他志愿者,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每天都能收获很多“点赞”和“感谢”。
今年是陈雯婷成为社工的第三年,从小区被封控管理到现在,她没有歇过一天。她说:“能和大家一起抗疫,我觉得非常光荣。今后我也会一直坚持志愿服务这项工作,与大家一起携手迎来疫情退散的好日子。”
鸡蛋自助售卖摊 暖心便民更安全
7月30日一大早,双桥子街道双桥路北社区福晟·钱隆天下小区内的居民注意到,挨着后门的空旷空间里突然多了一个鸡蛋自助售卖摊,售卖摊上整齐摆放着鸡蛋、电子秤和微信收款码,旁边的纸板上写着:“疫情期间,鸡蛋小区内自助销售,6.5元/斤,仅支持微信付款,无人值守。”
原来,因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区域内人员非必要不外出,居住在该小区的业主王先生,在小区门口经营着一家超市。“这两天很多业主到超市来买鸡蛋,我就想能不能让大家不用出小区就可以买到鸡蛋,于是我的鸡蛋自助售卖摊就开始营业了。”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介绍,截至8月1日晚,该摊位已经销售了约1200个鸡蛋,居民们都自觉有序付款。“真是太方便了,价格也实在。”小区居民张女士表示,自助售货摊采购便捷,也可以避免人与人接触,更让大家放心。“这两天售卖摊生意不错,每当鸡蛋快没了,我就会立即补货,一天能卖接近400个鸡蛋。”王先生说。
“地上凉,别坐地上” 居民为“大白”搭建专属休息角
“亲爱的医护天使,累了就休息一下,地上凉,不要坐地上。辛苦了,谢谢你们。”近日,在府青路街道关家苑小区一栋单元楼内,居民因心疼爬楼入户采样的医护人员,特意在家门口摆放上小凳,为“大白”设置起临时的专属“休息角”。
记者了解到,关家苑小区是一个老旧院落,居民楼没有电梯,住户以老年人居多。自该小区被调整为本轮疫情的中高风险区以来,为了守好防疫“最后一米”,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每天都要逐栋“扫楼”,确保核酸采样“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这个小区居民楼有8楼,因为没有电梯,‘大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爬一会儿就得停下休息,再继续往上爬,有时累得直接就坐在地上了。居民看到我们太累了,特意在家门口放上凳子,让大家坐一会儿歇歇再继续。”参与“扫楼”的成都轨道集团党员志愿者王俊淼用手机拍下了这一暖心画面,他表示:“居民的理解支持就是一线防疫人员的‘铠甲’,苦点累点都没啥。”
文/图 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组 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