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2年“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采访宣传活动走进成华,媒体代表团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体验、听取介绍等方式,探访了解在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后,成华如何依托“大熊猫”“大枢纽”“大文创”“大都市”等核心资源,持续提升文化魅力、旅游实力、文商旅合力,“做优、擦亮、叫响”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亭台驿站相映成趣,熊猫雕塑憨态可掬,别具一格的景观大道让人过目难忘。活动首站,媒体代表团来到大熊猫的千亩“豪宅”——熊猫基地二期,打卡北湖片区制高点和熊猫基地新地标熊猫塔,以及展示成华“大熊猫”品牌文化的熊猫剧场。
熊猫塔如破土春笋的建筑外观散发出生机勃勃之感,塔身内各楼层的圆弧外缘层峦错叠,形似芙蓉的层层花瓣,充分体现出建筑美感与空间感。登顶熊猫塔,媒体代表团通过熊猫基地这片“城市之窗”一览“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光与影。随后,大家来到位于无限山丘区域的熊猫剧场,观看音乐剧《熊猫》节选,这也是由我区联合李盾等国内外音乐剧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打造的中国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用熊猫来讲中国故事、讲成都故事。
在成华,除了看“滚滚”,吸引年轻人的还有各类时尚的展演和文化活动。元宇宙音乐基地、沉浸式数字艺术美术馆中国首店、繁星戏剧村、熊猫艺术创意展……走进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潮流和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目前,东郊记忆共入驻文创企业300余家,获得著作权、版权专利等近千个,每年都会规模化形成众多优质文创IP。不仅如此,园区基于工业遗存空间载体,通过有机更新,打造了十余个功能各异的展演场馆,每年呈现上千场文化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展馆聚落。
“今年以来,东郊记忆文旅业态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正在展出的2022熊猫艺术创意展,主题鲜明、多元时尚,‘一步一熊猫’的IP呈现方式让我十分震撼。”虽然来过东郊记忆很多次,但环球网记者姚津表示,每次参观这里的感受都不同,总是被这里的创新发展成果和开展的文创活动所惊艳。他认为,成华在取得“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后,打造了越来越多的文商旅融合新业态,带动了全区的高质量发展。环球网作为具有丰富国际资源的中央级媒体,也将持续关注报道成华的文商旅融合发展成果,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成华、了解成华。
近年来,成华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有机更新,用微改造代替大拆大建,许多街巷“悄悄”地变美了。其中,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作为成都首个“EPC+O”模式下的城市更新项目,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步行街改造试点街、成都市首批夜经济示范点位,并被国家住建部作为经典案例推广。
“行走在猛追湾望平滨河路,我看到原本非常寻常的茶坊一条街变身为汇集咖啡、轻餐、文创、艺术等丰富业态的滨河商业街区,打造了金融博物馆、猛追湾故事馆等特色场景,培育发展出丰富的夜经济新业态。”在中国旅游报记者陈俊成看来,成华把城市更新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文旅产业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更多新功能,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城市更新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小天地”,也让市民和游客在这里能慢下脚步、享受美好。
当日,媒体代表团还参观了北湖生态公园、天府国际动漫城、成都自然博物馆、学习强国主题街区、新华坊等,感受成华在文旅发展方面取得的新变化、新成果、新气象。
“一天的时间里,我们走进成华新的文旅地标,感受到一个熟悉却又新鲜的成华。这种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来自于生活、居住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共生,城市历史记忆与当下潮流相互共融的新发展理念。”四川日报记者吴梦琳表示,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成华区没有破坏成都有几千年历史的城市文化脉络,而是通过科学化、现代化的设计重塑城市的生活与产业空间,营造出具有充满文化感与烟火气、时尚感与创意感的新成华,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文/图 王雅妮 部分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