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
电子科大东院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
打造成都首个教师群落书香文化特色街区
“现在我们的院落很漂亮,不仅居住环境有了改善,还安装了电梯,生活越来越方便,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居住在电子科大东一院的李陵对小区的变化赞不绝口。原来,电子科大东院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该片区包括电子科大东一、东二、东三和东四院4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达13.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451户,其中东一院和东三院已经完成改造,目前正在进行东二院和东四院的院落改造,预计今年11月完工。
据介绍,该项目空间布局的规划为“一馆、三街、四院”,以“国学传承·尊师重教”为主题,将打造成都首个教师群落书香文化特色街区。“在充分尊重居住人群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符合特色街区氛围的院落主题小品和院落外的主题文化墙绘,结合周边教师群体的需求,在街区打造中植入了国学体验、静谧书吧、智慧送餐、适老健身等综合配套服务,建成多元应用场馆,进一步提升了街区品质。同时,我们还增设了花箱花境,优化街区绿植,规范沿街外摆,科学连通院内步道和街区慢行系统,形成与沙河有机衔接的生态人文街区。”据猛追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片区还将合理组织师生联谊会、国学小剧场、教师沙龙等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金色中环“四苑”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
打造功能多元的完整居住公园社区
改造老旧小区,让生活更美好,对于成华来说,是一场既要搞好城市“面子”,更要惠及民生“里子”的综合工程,也是当前拉动投资、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区正着力构建城市发展“示范轴线”,努力让“金色中环”成为彰显中心城区“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五大核心功能的示范带,因此位于中环路成华段的金色中环“四苑”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对于我区建设“金色中环”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万年场街道红桥社区,总占地面积约225亩,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包括“宏欣民锦”4个安置房小区(33栋、约2014户5030人)、3条街巷、1个公园、1所学校以及五冶职工宿舍区等。项目将以“槐树新城·公园社区”为主题,厚植场镇、工业地域文化,打造集居住小区、特色街区、生态公园、文化活动配套、社区治理为一体的完整居住公园社区。改造中,我区将重点突出“一老一小”亲民便民和“智慧蓉城”建设要求,对基础设施、小区建筑、院落环境、服务设施、商业配套及文化休闲等41项内容实施改造提升;实施商业街区特色打造,对长和街、长融街、长融西一街进行提档升级,整治店招、店面,规范停车、外摆,引导业态升级,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文化花园街、以地域美食为主题的市井生活便民街、以品牌零售为主题的东城商业风情街;实施城市空间整体塑造,以片区综合打造思维,充分利用闲置空地等空间,优化慢行系统,合理增补邻里中心、体育文化设施等配套功能,构建“两站(地铁7号线双店路站、槐树店站)、三街(长和街、长融街、长融西一街)、四区(宏苑、锦苑、民苑、欣苑)、多园(拾光公园等多处绿地游园)”的空间格局,实现区域黏合、共享共融。
据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实施条件,该项目将采取“整体设计、分期实施”的方式推进,其中项目一期约4320平方米(2022年内呈现),项目二期约4333平方米,在满足条件后会尽快启动。
水碾河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
打造市井特色的和谐社区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幸福指数,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位于蜀都大道片区的水碾河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面积约20万平方米,涉及1个社区、13个院落、68栋房屋、8条街巷、3947户住户1万余人。除双桥南六街及个别院落进行过改造外,该片区80%的老旧小区均未整治,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环境风貌杂乱、安全防护缺位、交通组织无序、功能空间混乱5大问题,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该项目将以“水碾阡陌·东门市集”为主题,通过特色空间改造、社区内部交通梳理、公共配套融合等策略,构建“一街(便民商业街)、三巷(农贸市集巷、生活休闲巷、水碾文化巷)、两心(社区文创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多点(居民文化活动、休闲健身等各类活动点位)”空间格局,打造市井特色的和谐社区。“我们将通过撤院并区,开敞室外活动空间,解决消防、救护通道堵塞问题;以‘容旧’‘纳新’的手法,引导低端业态自主升级,激发社区商业活力,形成特色商业街区。”据区棚改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公司还将深挖农耕、工业地域文化,利用“金角银边”、景观小品等将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街巷院落,更好地满足群众品质化生活需求。 文/赵悦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