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如春笋的瞭望塔在斧头山崛起,成为熊猫基地的一个新地标,不断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随着成华区持续做大做强“大熊猫核心IP”,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快步迈入生态型国际旅游胜地。
曾经仓储物流企业云集、铁轨交错的二仙桥片区沿方家河打造了城园相融的二仙桥公园,并引入机车火锅、婚姻登记处等应用场景,让人们在水清岸绿的怡人环境中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继望平坊、新华坊、玉双路之后,城东又一特色街区建设巷即将全新呈现。大批人口密、设施旧的老街巷、老小区在城市更新中悄然变美变潮了,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这一幅幅美丽画卷,正是成华广大党员群众砥砺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区加速从老工业区转型美丽宜居公园城区的缩影。”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全域有机更新,全力推进调结构、优功能、提品质、惠民生,较好实现了城市能级历史性跃升、经济实力历史性跨越、城市面貌历史性转变、社会民生历史性改善,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
优化城市发展“新空间”
如何让人口密集、设施老旧的老街老巷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华区在猛追湾市民休闲街区打造中进行大胆探索,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为原则,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文化传承、肌理调整、空间活化、场景塑造,在1.68平方公里滨水黄金地带形成功能复合、形式多元的体验空间,成为成都最具代表的老旧城区活化改造名片。
与猛追湾片区不同,二仙桥片区是曾经的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区,高压走廊、铁路专用线将城市空间“切割”得七零八落,“工厂生活区”穿插形成无数断头路,各类专业市场限制了城市功能提升……成华区通过连片规划、分类实施、滚动推进、集成打造,统筹推进二仙桥片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建配套、产业布局建设,确保改一片、成一片。如今,二仙桥、杉板桥等老旧片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实现了蝶变重生,处处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打破工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成华区始终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放在推动城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在逐步消除老旧工厂、市场、仓库、铁路、管线、危化源对城市发展束缚的同时,高标准规划布局了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东郊记忆艺术区等六大产业功能区,差异化塑造空间形态、系统化提升功能品质、特色化营造城市风貌,让城市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通过保护性再造、产业化改造、景区化营造、社区化塑造,较好实现了产业结构重构和老旧城区迭更。在东郊记忆艺术区,曾经的成都机车车辆厂在“退城入园”中变成了中车共享城、机车公园,原禾创药业仓库变成了完美文创公园,原红光厂变成了万科城市广场,原107仓库变成了萌想星球107文创园,原铁塔厂变成了龙湖滨江天街,原灯泡厂变成了招商中央华城,原送变电站改造成了杉板桥公园……
打造消费体验“新场景”
每当夜幕降临,光影交织的望平滨河路总是人来人往。华灯初上,天府熊猫塔下进入一天最热闹的时段,霓虹灯下一场场潮流派对、朋友聚会以及主题音乐活动在这里上演,成为年轻人线下社交时尚潮流的聚集地。而距此不远的东郊记忆也一样让人流连忘返。小酒馆、小剧场、电影展演……传统与新潮在这里碰撞,文艺范与烟火味在这里交汇,享受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浪漫与惬意。
在城市更新探索中,成华区没有满足于空间拓展,在猛追湾市民休闲区培育发展了“锦江夜游、高塔夜秀、美食夜市、酒吧夜娱、民居夜宿”五大消费体验新场景。目前已聚集SPACE、贰麻酒馆、拾野自然博物馆、梅花剧社等一批高品质休闲、民俗项目和50余家网红“深夜食堂”,初步形成香香巷等“最成都”市井美食街区和339“最时尚”娱乐消费场景。东郊记忆艺术区更是成了年轻人心目中成都的“百老汇”。
从望平坊的“洞穴书店”、梅花剧社到107文创园沉浸式剧场的“剧本杀”大战,从香香巷、建设巷的美食打卡胜地到二仙桥公园的机车火锅,从玉双路的灯光秀场到地勘路的咖啡文化街……一个个网红打卡地在成华不断涌现。
为满足市民多元化文化生活需要,成华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统筹推进全域绿化、空间美化、景观亮化、内涵优化、价值转化的同时,还重点打造了两个门户枢纽商圈和六大特色商圈,高品质营建夜间消费、高塔消费、文旅消费等一批“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的消费体验新业态、新场景,积极构建“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消费新生态,以创新创意引流聚人兴商。
成华的精彩还在继续,全国首创动漫主题产商旅无界融合中心的天府国际动漫城设计方案完成,集产业城、 娱乐城、 生活城于一体的动漫城在新北天地商旅发展区动工开建……
回应美好生活“新期待”
占地200多亩的二仙桥公园不仅颜值高,更有美好爱情的寓意。在打造二仙桥公园婚姻登记处时,这里专门设置了“幸福车头”“心动跑道”“心形打卡”和可视化爱情特色区域“心跳博物馆”等多个特色场景。一对对在公园里进行婚姻登记的新人登上代表爱情的“幸福号”列车,在公园的鸟语花香之中开启幸福家庭生活。
府青路三段高架桥下,昔日一公里多长的“闲置空间”经过精心打造,如今变成了健身步道环绕、景观小品云集、不怕刮风下雨的“府青运动空间”。在成都东站附近,新建设的高铁主题公园成为周围居民新的“遛弯”处。每天傍晚,大人们带着孩子在特色儿童活动区玩跷跷板、滑滑梯、荡秋千,感受在家门口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小确幸”。
这是成华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更新,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的结果,也是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生动体现,让广大市民享受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的幸福生活。
随着城市有机更新行动的深入推进,成华区近五年建成投用公服设施325处,完成了312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3万余户,打通断头路30条,整治背街小巷236条,新建市政公园17个、绿道290余公里、小游园微绿地630余亩,在辖区内形成了“30个市政公园、总计5000亩”的城市公园新版图,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5%,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城区。同时打造了成都英才学校、渥太华国际化学校、市二医院龙潭院区、成都自然博物馆等大批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配套得到历史性改善。
如今行走成华,目之所及皆有绿,一幅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公园城区生动画卷徐徐展开。接续奋斗,一个现代化新成华,正阔步向前!
据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