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第五届天府迎春赏花节——“春日限定 最美公园”评选活动正式开启线上投票通道,我区3个公园入围,这些公园“颜值”与“气质”兼修,不仅有美景更有场景,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态、文化、休闲空间,实现了生态投入的可持续和生态价值的可转化。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关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部署要求,加快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和天府绿道体系,推进城市景观风貌改造,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如今,成华的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累计建成投用综合公园17处、共计2500余亩,建成绿道298公里、小游园微绿地57处600余亩,绿色已逐渐成为成华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和持久的优势。
厚植生态本底
高质量打造9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吃过晚饭,家住龙潭街道的李女士便带上女儿,来到小区旁边的北湖生态公园散步。“在家门口就可以逛公园,巴适得很!”谈起居住环境的变化,李女士赞不绝口。现在北湖生态公园里,水鸟翩飞、鱼翔浅底,绿树成荫、鲜花盛放,市民在湖畔绿道散步、锻炼,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美不胜收。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区越来越宜居,这是近年来成华市民最直接的感受。据介绍,近年来,我区大力构建“一屏一链四脉”大公园体系,累计建成投用高铁城市公园、城东体育公园(二期)等综合公园17处共计2500余亩,建成绿道298公里、小游园微绿地57处600余亩,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稳步增加,增量居五城区前列;坚持“公园绿地、街道空间、建筑立面”系统集成和“景观打造、绿化塑造、色彩营造”一体实施,高标准建成建设路、长天路、杉板桥路等8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遵循“人城产”协同、“文商旅”融合、“留改建”结合三大指向,高质量推进东郊记忆人文型、二仙桥产业型等9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打造,形成五级绿化体系与城市空间立体融合、示范片区与特色景观带互动辉映的全域绿色生态系统,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初具雏形。
改善人居环境
老旧小区改造已惠及群众7.1万户
晚上8点,猛追湾滨河路旁的文创集市流光溢彩,点亮了夜空。很多市民游客到这里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品尝地道成都美食……
“猛追湾是我区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这里已经成为成华的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丰富的业态和消费场景,让这里的烟火气越来越浓。”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市委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三降两提”“五优”要求,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非核心功能疏解等六大专项行动,紧扣全区“五横五纵九组团”城市空间格局,系统谋划总投资3000亿元的城市有机更新单元50个,已启动实施首批12个总面积约7708亩、总投资约730亿元的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截至2021年,全区共完成金桂园、长天路3号等422个老旧小区改造,累计投入4.6亿元,惠及群众7.1万户,改造面积483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我区共梳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4个上报纳入市级目标,涉及建筑541栋、住户27519户,预计总投资8.4亿元。2022年,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市级目标39个,区级项目计划为“3+73”,即3个连片改造项目、73个院落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5.1亿元。
提升城市品质
运用“边角料”区域打造“金角银边”57个
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健身运动,这样的画面在府青路已经定格了很长时间。去年5月,成华府青运动空间一亮相就成了周边居民争相“打卡”的热门场地,无论你是篮球达人还是滑板高手,在这里都能找到专属运动区。
“我们充分利用剩余空间,通过场景赋能来打造城市的一些‘金角银边’,发挥其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府青运动空间便是从群众需求出发,将桥下空间打造成为兼具公用性、连接性、服务性的网红运动游乐场所。”据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挖掘竖向空间和剩余空间提高城市绿量,该局利用屋顶、围墙等空间完成立体绿化9.5万平方米,运用高架桥下空间等“边角料”区域打造“金角银边”57个。这些闲置空间,经过重新打造“变废为宝”,成为公园城市幸福的重要载体。
幸福不止于此,聚焦建设美好舒适的绿色家园,我区还全力抓好绿化升级和景观打造工作,积极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16个,对新华公园、麻石烟云公园等4个市政公园完成提档升级,建成圣灯公园芙蓉谷、成花线、北湖芙蓉雅苑等6个芙蓉景观示范点位,城市景观特色逐步彰显;深入开展美冠、松绑、靓池行动,协同推进行道树增量提质工程,城市主干道沿线、重要节点、重要组团景观品质和城市风貌全方位提升。
文/赵悦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