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近日,记者从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扎实推进PM10、PM2.5、臭氧等污染物协同管控,持续加大巡查检查、监督执法力度,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04/26/006235.html

等待处理…

一季度空气质量报告出炉 成华好“气质”从哪来?

空气优良天数达70天 同比增加13天

2022/4/26   点击量:12973

近日,记者从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扎实推进PM10、PM2.5、臭氧等污染物协同管控,持续加大巡查检查、监督执法力度,不断提升科技治气、精准治气水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走出新模式、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中,交出了亮眼的一季度“成绩单”。一季度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9,综合指数改善率13.69%;空气优良天数70天,排“5+1”中心城区第2位,同比增加13天,增加数排“5+1”中心城区第1位。

精准推进治污减排

“抢”回5个空气优良天

“从一个个清晰的数据中能看出来一季度我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率提升。然而好‘气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背后离不开科学有力管控、精准治污减排的系列举措。”据区生态环境局大气办负责人杜秉键介绍,今年以来,该局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化联合攻坚体制机制,优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指挥调度、巡查检查、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完善人员配置,一季度检查涉气点位4624个,推动28个市级问题点位和212个区级问题点位整改。

为督促企业高标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该局持续完善《成华区大气污染源监管工作责任清单》并动态更新,在全面掌握415个工地源、67个汽修源、104个工业源、43个面源基础数据上,新增天府绿道在建项目工地源、集中游商源、闲置待建源、复耕裸露土源、建渣倒场源等污染点位信息,结合颗粒物激光雷达、道路积尘走航、无人机、智慧工地等科技手段实现污染源精准管控。

“我们还充分运用数据模型、组分分析、气象预报等技术手段,在空气污染预警期间每日开展研判会商,精准预测走势,结合气象条件实施削峰减排、加密雾炮降尘,一季度响应全市重污染天气预警3次、重点时段强化管控4次,启动全区强化管控6次,‘抢’回5个优良天。”杜秉键说。

科学研判防控重点

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控工作,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和日常巡查检查发现扬尘污染是影响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主要因素。因此,下一步我局将以颗粒物、臭氧协同管控为重点,系统实施年度大气污染治理‘六大行动’,推动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杜秉键告诉记者。

具体而言,工地扬尘方面,该局将用好《成华区大气污染源监管工作责任清单》,加强开挖工地、未覆盖裸露、建渣倒场等涉扬尘点位监管;督促在建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和“十必须十不准”等扬尘治理措施,推动重点区域工地试点加装“智慧监管系统”,严管严控夜间施工和土方开挖,加强市管工地监管,落实绿色标杆工地动态退出机制,每月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提升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水平。道路扬尘方面,结合我区污染特征,联合区综合执法局制定科学、高效的道路保洁方案,加强道路深度清洗和除尘作业,加快临时道路和破损路面修补维护,每日进行道路积尘负荷走航和调度,每月对各街道通报考核,全面减轻道路扬尘问题。

此外,面对即将到来的臭氧污染过程,该局加快制定夏季臭氧防控行动方案,把源头治理作为臭氧污染防治的核心重点,全面提高“城市面源、移动源、工业源”管控标准,积极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的帮扶指导,最大限度地降低臭氧污染。 赵悦

上篇:中国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熊猫》即将上演
下篇:去年全区版权登记量达8381件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