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自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区坚持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着力攻重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04/15/006188.html

等待处理…

高标准执法高质量普法 持续擦亮“法治成华”品牌

我区深入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2022/4/15   点击量:9667

自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区坚持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着力攻重点、破难点、疏堵点、创亮点,推进依法行政高标准、保障经济发展高质量、助推社会治理高效能、守护群众生活高品质,持续擦亮“法治成华”品牌。

紧盯环节风险点 确保公正文明执法

“你好,请问你报案丢失的电瓶车购买价格是多少?派出所为你出具受案回执了吗?”在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案件管理中心,民警正就一起盗窃案件,对当事人进行电话回访。记者了解到,案件是由成都市警情案件监督服务平台自动推送过来的,根据平台设置,凡容易出现问题的案件以及案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平台都会预警,而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案件管理中心则及时通过平台开展网上巡查。

“有案不立、立案不查、证据采集不合规等行为,会严重影响执法公正,拉低群众满意度。”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杜绝类似问题出现,区公安分局不仅建立了案件管理中心,还对刑事案件侦办下达“两统一”要求,即凡以公安机关名义作出的刑事执法行为,在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以前,均应由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然后由法制部门统一出口。“该项制度的实施意味着,办理刑事案件的每一个措施和程序,除需办案单位负责人签字外,还需同级法制部门审核,审核不通过,案件不得流转。”据该负责人介绍。

同时,为提高风险发现能力,我区开发了“执法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紧盯执法环节风险点,从技术层面规范、监督民警执法行为,对民警是否依法开展工作、案件是否违规操作等问题进行客观、公正、可回溯的监督。“前不久,我们辖区某派出所,就因为晚交卷宗两天,被系统自动全区通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被成都市公安局整合升级为“成都市警情案件监督服务平台”,形成了更加严密高效的执法监督体系。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还构建了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执法机制,健全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行政处罚的‘三张清单’等机制,稳妥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据该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我区严格执行2人以上执法、亮证执法,主动告知执法事由、救济渠道等规定,执法决定依法及时主动公开,并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构建“律师随队执法、群众随案监督、服务随件联动”执法模式,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公正。

聚焦“法治润心” 积极营造“全民普法场景”

走在位于万年场街道双庆路长天路口至双庆小学之间的成华区宪法主题街区,以景观点缀、游戏互动等方式营造出的随时普法、随处见法的法治氛围十分浓厚,街区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四大区域一目了然,宪法主题牌、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宪法记忆、宪法棋局等装置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

“这种教育方式,比在书本上学习更为生动形象,没事下楼遛个弯,就能更加真切地了解法治方面的知识。”街区附近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成华区宪法主题街区投用后,她常常带着孩子前来,让孩子学习和了解宪法和相关法律知识。

“在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我区加大力度营造‘全民普法场景’,成华区宪法主题街区就是其中一处生动实践。街区中还有一所万年场司法所,该所是按照‘中西部一流,中心城区第一’的‘枫桥式司法所’标准进行打造的示范点位,2021年荣获了‘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走进司法所内,智能法律机器人、远程探视系统、自助法律服务终端等一系列融入科技元素的普法设施和法律服务平台一应俱全、十分亮眼。“我们在该司法所创新打造了全国首个‘云学法·云普法+’智慧平台,率先点亮全国首批‘法治融屏’,探索推出全民普法‘点一点、扫一扫、喊一喊、听一听、寄一寄、拨一拨’体验方式,推动实现法治资源‘抬头能见、举手能及、足不出户、扫码可得、一键联通’。”据该负责人介绍,我区还升级打造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省级法治文化阵地,创新开展了“法治之光耀成华”“宪法法律进高校”等活动,以趣味性和便捷性提升人民群众学法的参与性,并获评四川省“法律七进”试点示范单位。

据悉,下一步,我区将全面抓好依法行政决策、公正文明执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法治成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贡献更多法治力量。

文/毛艺宏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确保隔离场所万无一失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